【摘要】随着国家对艺术教育事业的重视,初中音乐教学得到了学校、教师及家长的高度关注。初中教育阶段学校设置音乐课程,可高效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缓解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时的压力,并且可使学生掌握扎实音乐基本知识及技能,锻炼学生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时,器乐社团训练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论述器乐社团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时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出几点有效训练的策略,希望能助力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关键词】器乐社团;初中;音乐教学;作用;策略
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教育改革工作持续进行,各个学科均已取得有效的改革及发展成效。初中音乐教学学科也同样如此,在改革过程中格外关注培养学生艺术素质及修养,通过学习音乐课程,可以排解学生烦躁情绪,减缓学生心理负担,使学生从音乐学习过程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其日后持续研究音乐知识以及加强音乐审美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一、器乐社团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一)重视音乐教育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今天,国家更加重视培养音乐人才,但培养人才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技能,而是上升到精神面貌等方面。文化是民族的灵魂,音乐也是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在我国未来发展道路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不但能陶冶学生情感,还能拓宽学生思想路径。由于初中音乐课堂时间有限,为了能切实令学生掌握更多音乐知识及技能,并且丰富学生音乐素养,通过器乐团训练,极有必要性,可以有效延伸音乐课堂,更符合国家培养音乐人才的现实需求。
(二)器乐社团易于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形成交际能力
一个器乐社团并不仅仅拘泥于一个班级,而是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不同班级学生有不同特点,在器乐社团训练时可以互相交流,这样可以令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器乐社团圈子里,使其在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交际能力,提前增强社会适应力,对促进学生未来发展而言,发挥着巨大的价值。
(三) 器乐社团利于学生在音乐学习时练就合作意识
器乐社团训练任务并不是一名学生能够完成的,而是由多名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发展成为一支出色器乐队伍,顺利演奏器乐作品。在器乐社团训练时,为了提升学生对集体重要性的认知,通过整齐划一的训练,使得学生保持一致节奏,避免器乐训练时出现嘈杂声。通过具体实践,即可增强学生集体意识,令其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生成团队意识,这对学生后期演唱其他音乐曲目或者表演其他乐器而言十分受用,可以增强学生的配合默契度,提高音乐表演有效性。
二、器乐社团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通过器乐社团训练培养学生音乐演奏及审美能力
为了确保器乐社团训练人员比较稳定,器乐社团训练通常采用梯队形式,由不同年级学生组成。由于器乐社团学生来自于不同班级、不同班级,学生与学生间具有差异性,拥有不同器乐技能,而且在审美能力方面也有一定差别。这种情况下,通过多次进行器乐社团训练,即可进一步提高不同学生器乐水平和审美意识。器乐社团训练的培养是一种对学生音乐经验、表达与创造性锻炼的过程,每一次训练都会影响到学生内心世界,也会影响到学生对外界的感受。长期参加器乐社团训练培训,不仅可以使学生乐器水平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学生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得以提升,从而使学生生活变得更加幸福。
(二)通过器乐社团训练培养学生毅力
学生在业余时间参与器乐社团训练,不会影响其文化课学习。一般来讲,教师应进一步规划器乐社团训练时间,比如在一周内器乐社团需要训练一次,学生按照教师指示,进入器乐教室进行训练。不得不承认,初中生学习科目较多,其若想提高自身器乐水平,则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训练,甚至牺牲课余休闲时间。可见,器乐社团同学在训练方面极其刻苦,这就意味着,在严酷训练中,其需要不畏艰辛,毅力也会因此得以提升。
(三)通过器乐社团演出及比赛促进学生获得荣誉感
表演实践是器乐社团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学校可举行“器乐技能对决赛”等实践活动,为器乐社团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及交流的平台。通过反复训练及实践,器乐社团学生在各类文艺比赛中的获奖几率明显提高,虽然其表演和比赛可能达不到十全十美的水平,但也让其有了展现自我的机会,收获了荣誉感,这对其日后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会更有自信。
三、器乐社团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合理选择器乐社团训练器材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由于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选择器乐器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既要重视把控学生器乐基础和器乐能力,又要重视培养学生兴趣,并通过各种乐器的训练与应用,使学生对乐器越来越感兴趣。比如竖笛、口琴等容易上手、操作简单的乐器就很受欢迎,这些乐器不但音质上具有很大优势,而且易于控制和操作,可使学生在较短的训练时间内掌握演奏技巧。
(二)结合练唱及器乐教学
在传统初中音乐教学中,乐谱输出是以歌唱形式进行的,这不仅需要学生进行乐感、音准、音质等方面的训练,也会制约着音乐天赋不同的学生欣赏音乐的方式和结果。然而,通过器乐社团训练,可以让那些缺乏艺术天赋的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音乐的乐趣,指导人员引导器乐社团成员整合器乐学习及练唱内容,即可提高其音乐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友谊地久天长》时,可以搭配竖笛吹奏《友谊地久天长》,让学生结合乐器演奏与唱歌训练,从而技能令学生掌握好音准,又能提高其器乐表演能力,达到完美演奏效果。
(三)充分准备器乐设备挥器乐教学价值
在器乐社团训练设计中,教师要适时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器乐的优点,把各种形式乐器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训练技巧。比如,在器乐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新疆手鼓、竖笛等,通过简单、有趣的乐器伴奏、舞蹈动作练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引进一些简单敲击乐器,如三角铁、摇铃、沙锤等。总之,在器乐社团训练和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自由选择和尝试的权利,在训练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有别于传统的“死板”的训练原则与方法,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训练。
(四)器乐社团训练需了解声部及听从指挥
器乐社团训练时,若想让学生呼吸变得更好,首先必须坚持长音。每一个音部的音准都很难掌握,虽然每一种乐器的音高都固定,但是要用呼吸来维持音调的平稳却是一件困难之事,要想学生掌握好音准,就必须要经常演奏实践,这样才能使其音准得到大幅度提升。其次,明确各声部表现出明显强弱关系,通常是主旋律声调要突出,伴奏声部要协调,而且每一声部的演奏都要协调一致。此外,在演奏中,要注意掌握节奏,要听从指挥,指挥是乐队灵魂。要想准确把握一部作品曲风、抒发其音乐情感,就必须要对作品来源、含义有全面性认识,才能更好地提升器乐能力。
(五)选择专业指导人员
在初中器乐社团选择指导人员时,并非相关指导人员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即可,还要保持童心。初中时期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其对于教育人员的印象会直接影响其音乐学习和训练结果。作为初中器乐社团指导人员,不可过于严肃,要多与社团中的成员相互交流,以便能令社团中的成员从心底敬佩及喜爱指导人员,这样才能在其参加器乐社团训练活动时更有劲头。初中器乐社团指导人员在课上是老师,在课下应与学生做朋友。只有将学生视为朋友来对待,才能缩减彼此间交流障碍,避免在组织器乐社团训练活动时,有学生出现扰乱课堂纪律的问题。此外,初中器乐社团指导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我,掌握先进的契约社团指导经验,以便能为契约社团学生带来有益帮助,提供高效的指导,切实保障契约社团训练水平有所上升,为学生日后学习音乐做好铺垫。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时,发展器乐社团已成为大势所趋。加强器乐社团训练,既能帮助初中生掌握更多音乐知识,锻炼其音乐技能,又能促进初中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在器乐社团训练实践中完善自我,增强音乐艺术水准。
参考文献:
[1]李剑.论“小器乐”领域下初中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J].家长,2021(30):136-137.
[2]赵媛.优化初中音乐课堂器乐教学之路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18):50-51.
[3]李梦婷.初中民族器乐欣赏课的教学应用分析[J].漫画月刊,2021(1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