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许多学生对于应用题有一定的畏惧心理,因为应用题整体的难度相对较高,知识之间的相互结合,所以许多学生难免碰到应用题就会缺乏解题的信心,导致学生从心理上已经对应用题的思考与解决上就会产生抗拒。信心是学生对知识学习与问题解决的重要基础与动力,更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必备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素质教育,也要求将学生信心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素质培养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

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应用题解题思路,扩充学生原有的应用题知识认知结构数量和构造新的知识认知结构。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改变学生固有的解题思路。逐步提升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教师设置铺垫,化繁为简

当学生首次接触到这道题时。大多数的学生看到如此冗长的问题是不知道从何入手的,而且题目中的运价单位也对本题的审题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应当帮助和引导学生梳理题目中的难点。为此可在教学的前期过程中引入以下几个趣味小问题作为铺垫:

(1)经调查,某小组4个人10天共吃了120个包子,问:平均每人每天吃多少个包子?

(2)①把3吨货物从甲地运到50千米外的乙地,共支出运费225元。若按此计算,运4吨货物走5千米需要支付多少运费?②2元“吨·千米)表示什么?若按此计费,运口吨货物走b千米需要支付多少运费?综上所述,运费=×——×——。问题1中,学生可以通过小学算术方法或者一元一次方程求得平均每人每天吃3个包子。问题2的①中,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时发现直接设元并不能较为简单的解决此问题。而是要采用间接设元的方式,设运1吨的货物行驶一千米需要X元,求得x=1.5,进一步求得运4吨货物走5千米需要支付30元。此问题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复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也让学生初步体会了运价的具体数值的计算方式。在上述两个小问题的基础上。现在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2元,(吨·千米)表示什么,当学生能够成功说出2元/(吨·千米)表示运1吨的货物行驶1千米,需要支付2元钱时,对于实际要解决的探究3已经突破了单位的理解这一难点。学生在第②问中还需要理解运口吨货物走b千米需要支付2ab元的运费。并具体得到运费的计算公式:运费=数量X单价X路程。此部分的讲解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从具体过渡到抽象。从特殊过渡到一般的过程。

以上几个小问题看似简单。但其实际上需要达到以下几个重要目的:(1)突破对运费单位“元,(吨·千米)”的理解;(2)一元一次方程思想的应用复习;(3)间接设元与直接设元的选择;(4)从数字到字母,从特殊到一般的能力培养。达到以上几个目标后。学生心理上能够对这样简单的数学问题提起兴趣,并且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而为实际解决探究问题做了知识及心理上的良好铺垫作用。

二、灵活思维,开发应用题

在教材中搜集这许多丰富、典型的应用题案例,那么教师更应该积极地对教材中的案例与习题进行挖掘与利用。例如在对教材中应用题的教学。教师可以采取“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解题方法的讲解与引导。来让学生找到合适自己的解题思维与解题方法,也能够为学生在应用题的解题中提供多角度、多方位与多层次的解题思维与解题方法。其次针对一些比较容易的应用习题,教师应该注重“精讲”、旧题新讲以及小题大讲,对任何一个题目都应该深层次地进行挖掘,变换应用题的出题方式,引导学生在对应用题问题的看待中能够更加的灵活。其次,教师在布置教材中的应用题习题时。不能以数量的多少来定,而是应该选择一些题目难度适中,具有开放性、实践性以及探究性的应用习题。

三、借助几何图形,培育学生应用题思考能力

教师在进行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数学应用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经历观察和对实物的动手操作或图形的运动操作等具体感知过程中,积累和丰富学生的几何直观经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能力。

【题】将一个长6.28米,宽3.14米的长方形彩纸作为一个圆柱体饮料瓶的商标纸,则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正确解答思路】这道题可以引导学生拿起一张长方形纸按要求卷成一个圆柱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发现卷成的圆柱有两种。

(1)以长作为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宽作为圆柱的高,画出其示意图如图所示。

因此圆柱底面半径r=6.28÷3.14÷2=1(m),体积为V=3.14×12×3.14=9.8596(m3)

(2)以宽作为圆柱底面圆的周长,长作为圆柱的高。

因此圆柱底面半径r=3.14÷3.14÷2=0.5(m),体积为V=3.14×12×3.14=9.8596(m3)

综上所述,圆柱体积为9.8596m3或4.9298m3。

【评析】这道题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物长方形纸,让学生通过将长方形纸卷成圆柱的实物动手操作过程,获得平面图形与简单空间立体图形的几何经验。学生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观察、卷纸操作等具体图形直观感知过程,直观发现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借助图形思考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与点播的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地进行方法的探究与经验的总结、反思,才能够逐渐探索出一条更有效的教学道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谢秀珍.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2021(45):105.

[2]郭霞.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J].家长(上旬刊),2021(1):69-70.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