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的同学们都要面对一个共同的挑战:中考。而面对中考不少同学一定感到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尤其是数学,数学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大部分学生会比较怕数学,特别是在初三下学期这段复习的时间,这日子一天天过去,复习的时间一天比一天少了;焦虑的是感到题目难没掌握好,尤其是数学题难,不会做,很多知识点感觉掌握不好,容易忘记。越临近中考,同学们就更应该越要静下心来好好思索如何进行事半功倍的复习。下面我就中考数学题目一些的特点给大家提供一些复习上的建议和策略。
一、重视基础
一般而言,中考数学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80%左右,同学们应该先抓好基础分,熟练并落实好基础题的得分,这些题目都不难,都是考察初中数学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只要细心不马虎,拿下这些题目对大部分同学应该不成问题。而要做到把握基础题,关键要做到下面几点:
(一)加深记忆和归纳。记忆和归纳的内容包括:①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定理等;②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列出知识网络,写成提纲或画出图表;③记录好每章节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考点和热点。
(二)查漏补缺。复习时,要查出漏缺,分析原因,可以尝试做一个平时错误率高和知识点容易遗忘的题目登记本,每天翻看,加深记忆和巩固,完善自己的总结归纳,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弄懂还没有搞清楚的问题。通过查漏补缺,把以前所学的分散的、个别的、容易错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变成自己系统的知识。
(三)平时就细心加强基础题训练,提升正确率,避免出现常见的低级错误。常见的数学题丢分失误主要有:应用题忘记写答,分式方程不验根,记错特殊三角函数值,去括号前面有减号时忘记变号,分式运算化简后分子分母颠倒,不等式组写完后忘记写解集,没写单位,取错精确度,因式分解不彻底的,求反比例K忘记看图像所在象限的等等.这些题目本身的难度不大,但失误加起来丢的分也不少,如果能做到不扣这些分,那最终即使不会做难题,压轴题,分数也不会低。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尽量做到细心认真检查,不丢这些不该丢的分。
(四)平时多看看近几年中考题。最近几年的中考题题型都很有权威性和代表性,对这些题目要认真研究,深刻理解,特别是要掌握这些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还可以发散思维,进行一题多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五) 做好基本的运算能力和基本几何证明能力的训练。每年中考数学计算这一块的分数都不少于20分,解方程,解不等式,分式的计算,还有实数运算等,证明题每年也以一道难度不大的解答题形式出现,大概6到8分,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四边形证明,圆的证明等等。这些题目一般难度不大,只要加强训练,熟练巩固了,基本能做到稳操胜券。
二、理解和掌握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中高难度的题目,很多同学经常感到束手无策。这些题目主要考察的是数学的一些思想和方法,比如方程思想、特殊和一般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等,我们要加深对这些思想的深刻理解,就要做一些有关的训练题,这些题目的解题能力的提升往往以第二轮专题复习的形式出现,如二次函数,圆等等。老师一般在专题复习中会适当拔高,题目有一定的难度,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和训练数学思想方法。同学们在老师进行专题复习时一定要认真听课,吸收和掌握好老师传授的解题方法。建议同学们对自己薄弱环节的专题坚持每天练一些题,并总结和掌握这些方法,坚持一段时间,相信你肯定有所收获。
三、心平气和对待压轴题
数学中考试卷每年都有几道压轴题,基本上集中在选择题最后一道,填空最后一道,以及21,22题的最后两问。这些题目大概占20分左右。这些题目有比较大的难度,不容易做出来,这两年总以几何探究题或者阅读理解题的形式出现。建议同学们在这些题目上把握好心态,不能慌乱,越慌越想不出来,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考试时间分配不好。这就要求同学们合理安排时间,对前面的基础题要“速战速决”,多检查几遍,觉得比较稳妥了再把剩余时间花在这些压轴题上,切记不要把主要时间花在压轴题上,而忽略了对前面题目的检查前面基础分80分基本到手,作压轴题就显得从容多了。而平时的训练质量决定了压轴题的完成质量,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善于多归纳总结这些有关题目的方法。几何探究题往往题目会出现一些引导性语句“带着”学生去思考解题思路,而且一般有三个小问,每个小问之间都有联系,而且方法经常是通用的,抓住这些共同点容易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而对于文字阅读量比较大的综合实践题,最关键先把题目读懂,理解题目给出的情景。这些题往往是“以生考熟”的形式出现,即题目背景可能比较陌生,但是知识点却是我们平时很熟悉,也练得很多的题型。每次老师讲解这些题目的方法时,注意听懂老师的解题思路,回家好好巩固复习。只要持之以恒,相信必定会有效果。
以上是我给同学们中考复习的一些建议,希望对你们复习起到一些帮助。最后祝愿同学们中考取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