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文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与督导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开发文言文教育价值,发挥语文学科对学生的影响力。文言文,前者是“文”的内容,后者是“言”的内容,关于其中虚实词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表达的思想与精神,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现阶段,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过多的在“言”上下功夫,如逐句翻译、死记硬背等,忽略了“文”与“言”的结合,降低了传统文言文育人价值。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文言结合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文言结合
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其中收编的文言文都具备较高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充分利用文言结合教育途径,最大限度开发文言文教育价值,凸显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初中处于义务教育关键阶段,文言文作为其中最具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对于教育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但是在教学中若不注重文言结合,侧重于一方教育,将会使文言文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开辟文言结合新空间是全体教师亟需研究的课题。
一、文言文教学中的“文”,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挖掘内涵
文言文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学习文言文主要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文学先辈的精神思想,以其中的文化内涵为核心规范自己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文言文教育价值较高,如《陈太丘与友期》告诫世人应诚实守信、为人方正;《大道之行也》重在阐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通过对理想社会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希望建立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政治理想。这一点与现阶段向往的共产主义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文言文相较于白话作品而言,其思想内涵比较隐蔽,需要在反复阅读与分析中挖掘其内涵哲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在朗读中挖掘其中的意义,在理解文义的基础上与作者建立情感共鸣,深入体会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教学中的“言”,要注重整理与积累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言”时应注重积累,并学会以自己熟知的知识去尝试解答新知识,进而在新旧交替中实现知识积累,为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提供保障。如文言文通常会出现实词、虚词、副词、敬谦词、通假字、异体字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需要充分积累的内容,在日积月累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将会潜移默化地提升。文言文中的“言”是学生掌握文章大意的先决条件,抑或者是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重视的核心要素,只有将词性、词义等内容进行归类整合,才能确保在接触到一篇新文章时启用自己的旧知识探索文章大概意思。故此教师在文言文的“言”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自觉积累,丰富知识储备。
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文言结合路径探析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做到“文”与“言”的学习后,如何将文言有效结合是全体教师亟需研究的课题。由于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能力尚浅,这就要求教师在界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充分结合文言文独特的语言特点,结合学生的基础能力与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在文章阅读中将文言文内容与文学充分结合,在结合中开发文言文教育价值。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曹刿论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将文章中的“曰”归纳出来,进而分析出现在文章中不同地方的“曰”各代表人物怎样的心情,或者说表达了何种心理状态。在问题设计中,一方面可以规划学生的阅读方向,避免学生无处下手的情况;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进一步理解。
在具体实施教学中,文言结合并非只有一种形式,而是丰富多样的。接下来笔者主要分析两种教学模式:第一,教学先以“言”为突破口,进而在探索“文”的内容。换言之,就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优先教学文章中关于“言”的内容,如上述提到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异体字等等,在学生逐字逐句理解之后,在带领学生总结文章内容,概括文言文整体思想感情;第二,通常使用的传统教学方式,即“文”“言”并驾齐驱教学。在利用这一种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时,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文本分段研读,以文章中的表达洞悉其中内涵意思,探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研究文章中涉及到人物的心理动态与思想变化,进而实现内外兼并,综合理解文言文表达的意思与传达的思想观点与哲理内涵。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仔细观察与研究其中的人物对话,并结合庄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深入解剖文章内涵,感受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理解人物的性格对于学生学习文言文具有较为直观的帮助,教师应注重这一层面的教育。
文言文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是现代教育中的文化瑰宝。作为一名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必不可少,除了教材中筛选的必读文章之外,学生还应向课外拓展,在积累中掌握文言文学习技巧。文言文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将其转换为白话文,而是要结合文章写作背景与作者生平事迹,文章中人物的心理与思想等等,多元化领悟文章中凸显的人文思想,只有做到如此,方可深入理解文章内涵,进而实现文言结合。
综上所述,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做到文言结合并凸显文言文教育价值并非易事,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归纳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引领他们遨游传统文化的知识海洋中,体会文言文的博大精深,换发文言文生机活力,只有如此,才能逐步实现文言文教学中的文言结合。
参考文献:
[1]孙迪.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文课后练习的比较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21.
[2]刘珂.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助读系统使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