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教师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基于核心素养来优化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不同的角度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方法措施
一、拓展语言应用能力,重视字词教学
很多教师认为字词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因而到了高年级后开始逐渐忽略字词教学的重要性,其实这样是不利于学生语言构建与应用能力的提升的。无论在什么阶段,字词都是语文教学中的第一要务,是学生语言构建中的关键版块,而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应重新重视起字词教学的重要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基础更为扎实牢固,同时也要让学生领略蕴藏在字词之中的民族文化与魅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草原》时,教师就要明确字词教学的目标,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九个生字,要求学生会读、会写、会组词、会造句,并能够准确掌握课文中这些生字生词的含义。第二,带领学生分析每个生字的偏旁与写法,梳理其他带有相似偏旁的汉字。第三,找出课文中描写草原风景的句子,分析其中运用的比喻手法及其效果。在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既保障了学生有效扩充了自身字词积累量,还能即时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让学生的语文基础更加牢固。
二、提升学生理解能力,重视阅读教学
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必须予以阅读教学更多的重视,全面的提升学生的思维与理解能力,摒弃以往故步自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真正在阅读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内涵。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增长自己的见识,体会多种复杂而真实的情感,并领略语文学习的魅力所在,同时也能更好的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穷人》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主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教师应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帮助学生有效阅读与理解课文,并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运用提问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把握提问的时机,优化提问的方式,从而使学生都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首先针对标题对学生进行提问:“提起穷人,你会想到些什么?”让学生先围绕课文标题展开思考,对课文内容产生一定的猜想。随着阅读的深入,教师可以继续提问:“课文中的主角是穷人吗?是他们的品质更为亮眼还是他们身为穷人的身份更加亮眼呢?”、“为什么课文要以‘穷人’为题目而不是以‘好人’、‘有爱之人’作为题目呢?”引导学生展开更为深入的思考。通过在阅读教学中由浅入深的、在合适的时机穿插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重视诗词教学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力,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语文学科的诗情画意,感受其中真实而复杂的情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审美鉴赏是一种陶冶学生情操的方式,同时还能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实现这样教学目标最好的途径就是诗词教学。诗词凝练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与精神,其含蓄的表达更是透露出无限的美感。在诗词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保障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教师就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直观生动的领略古诗中优美的意境与深邃的情感。这篇古诗主要描述了望湖楼在阴雨天时的风景,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展现了望湖楼外令人沉醉的意境。教师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直观的展示古诗所描绘的种种意象与画面,让学生结合画面再来分析古诗诗句的含义与情感,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古诗学习的难度,还使古诗学习变得更加生动且情趣,学生在形象的画面之中更能领略到古诗区别于现代文所独具的美感,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加强文化理解与传承,对接民俗经典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具有多样化特点,其中加强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有效对接民俗与国学经典也成为语文课堂独树一帜的风景。语文课堂具有丰富的人文性,而最能体现其人文性的就是传统文化。语文学科一直都有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因此,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传统文化,领略其中的价值与内涵,自觉变成传统文化的传递者,不断丰富自身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关于红军长征的影视片段或资料信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红军长征时的艰苦条件以及红军坚强勇敢的精神。在这一课教学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深入剖析课文中与影视片段中、资料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领略到如今我们安定的生活都是这些革命战士带给我们的。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国庆节的由来,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一些民俗或节日蕴含了哪些传统文化,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对小学语文课堂的探索将会是一个长期的、递进的、持续的过程,语文课堂中的一些消极现象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作为教育者,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构建高效且和谐、有趣而生动的小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许敏玲.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7(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