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改变教育生态的重大教育改革,将教育职能更多地从社会转回学校,学校在义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承担职责及面临来自家长和社会的期待也越来越大。
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学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命脉”,校长在这样的一个教育重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时,如何体现校长的领导力,实现减负增效呢?
一、“双减”的时代背景
近年来,校外培训在资本助力下迅速扩张,一些机构偏离了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减损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减轻家庭教育负担、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政治高度出发,制定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表述如下: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出台此《意见》。
二、有效发挥校长领导力,实现减负增效
校长领导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不是指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学校领导者的价值理念、办学思想、学识、人格、情感、意志等的综合素质,是驾驭、引领、发展学校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贯彻落实政策的敏锐性和执行力
在面对新的政策与新的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校长首先必须有不折不扣去贯彻落实政策的敏锐性和执行力。“双减”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是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理念的回归、教育生态的重塑和教育治理的创新,必将促进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最终实现去功利化、回归公益化,去应试化、回归素质化,去焦虑化、回归理性化,让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作为校长,首先就必须有高度的政治站位,深度理解政策,想方设法做好全体教师及家长对双减政策的认知及理解认同,思想上达成共识,上下一盘棋,方能有效顺利落实。如:在实施双减一系列措施时,我作为校长,就先后给全体教师做了《“双减”政策下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及给家长做了《做“双减”政策下的智慧家长》的主题讲座。
(二)校长的智慧力、创新力、沟通力和教学指导力
“双减”减的是负担,有学生的负担、家长的负担。“减”的目的是“提”,提高育人的质量,我们要回到学生成长的本源上来考虑问题。此时,校长的心思和精力放在哪里,也就是聚焦在哪些方面呢?此时,也是考验校长的智慧力、创新力、沟通力和教学指导力的时候了。我认为,校长应该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聚焦学习环境,让孩子喜欢学校
“双减”前,如果孩子们不喜欢学校,可以让家长送到补习机构,孩子在学校学不会,可以出学校,到补习班补习。至于学校,孩子们不喜欢,倒也有很多解决的途径。“双减”后,学科补习机构没有了,学校回到主体地位,学校将发挥教书育人,培养孩子,让孩子茁壮成长的主阵地作用。又特别是“双减”后,为了彻底消解校外培训,也为了方便家长接送孩子,课后延时服务让学生在校时间增加。如果孩子们厌恶学校,害怕学校,也会出现吃力不讨好的结果。这就给校长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怎样办出孩子们喜欢的学校?学校一旦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地方,孩子们就不会觉得待在学校是一种桎梏,是一种压抑,孩子们就会爱上学校,向往学校,迷恋学校,由此他们会爱上学习。
我认为:办孩子们喜欢的学校,就应该营造充满人文味、童趣味和书香味的校园氛围,无论从办公室的色调、摆设等,都能给孩子一种安全、舒适和开心的环境感受。就必须让学校充斥的不只是冰冷的分数和生硬制度,而是弥漫着温馨,荡漾着温情,充满着温暖的天地,就必须让学校不仅是孩子们学习的学园,而且应该是充满欢笑的乐园。
2.聚焦教学研究,成就高效课堂
落实“双减”,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让孩子都“学会”,人人“会学”,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必须牢牢抓住课堂,从课堂教学入手。一方面,校长应该更加关注于课堂。要带着责任和情感,走进课堂,坚持上课说课,观课听课,议课评课,思课磨课,以自己的思想和努力,去引领更优质的教学,生成更优质的课堂。另一方面校长应该不遗余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当下教育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课堂的问题,而落实“双减”下的“减负提质”的落脚点,我认为也是课堂。校长既要有变革传统课堂的意识,又要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勇气,更要有专注高效课堂的行动。校长要从思想引领、典型引路、专家引导、政策引擎上,也是充分发挥校长的教学指导力和创新力的时候,促进课堂样态的转变,让课堂既变得生动、主动、能动,又变得有用、有趣、有效,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运用更丰富的策略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3.聚焦家校沟通,形成合力共育
“双减”之后,教育回归学校,父母也要回归家长的角色。从以前拿钱报班拼“硬实力”,到现在培养习惯拼“软实力”。父母的负担轻了,但责任更重了。
顺应新形势,首先校长要积极疏通家校沟通渠道,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完善家校育人机制,在“共”上着力,在“育”上同向,多方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引领孩子成长,共同应对“双减”这个新命题。其次,实施“双减”政策,减去了校外培训对家庭财力、家长精力的“过度耗费”,同时,“双减”也对家长对于孩子的陪伴和养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作为校长,洞悉家长面对“双减”的困惑,亲自给家长举行了《做“双减”政策下的智慧家长》,让家长明确四“不减”:不减父母的责任与担当、不减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不减陪伴的质量和不减家校的配合。
4.聚焦课后服务,让孩子校内学足、学好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孩子学业负担,在家的学业任务轻了,那么在学校内的作业就必须优化,而且需要高效完成。校长就要很好发挥创新力,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为有需要的家长和同学提供课后托管服务,要让孩子在校内学足、学好。我校还在提供基础托管服务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注重未来 长效育人 植根五育”的办学目标,开设诵读经典、硬笔书法、围棋、跳绳、趣味游戏,五种课程。未来,我们将结合学校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丰富课后托管服务的内容,通过校内和校外聘请相结合,提升课后托管服务的质量,助力孩子在“双减”政策下更好地健康成长。
5.聚焦关爱教师,实现人文情怀
“双减”让教师责任与压力,精力与工作时间多重加重,使教师毫不含糊地成了政策的兜底者,默默无闻地成了责任的承担者,无怨无悔地成了所有矛盾与问题的化解者。这都意味着教师将投入更多,付出更大。这个时候,校长对教师的关爱与体贴,呵护与尊重,便尤其重要。作为一所新办学校的校长,我是这样做的:为增强老师们的学校归属感,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为每位老师配置了春夏秋冬的工作服;为了让老师们在课余时间有个温馨舒适的看书环境,学校在教师阅览室配备了咖啡机、冰箱等;为了让老师们中午能得到较好的休息,学校为老师们打造了舒适良好的休息场所;为了老师们的身心健康,专门为老师们打造了“教工之家”,里面配置了各种健身器材。为丰富教职员工的业余生活,调节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强老师们的团队凝聚力,提升团队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定期开展每学期一期积极教育、阳光体育活动等教师团建活动;为鼓励教师分享学术专题、成长故事和思想感悟,启发同仁,共同进步,紧紧围绕“新气象,云帆万里;城中花,万紫千红”这一办学理念,促进教师多元化发展,每学期开设一次“城中花筑梦讲坛”。
智慧力表现为凝聚人心,开发潜能,打造进取、高效的教师团队。老师们在学校找到了尊严,找到了平衡点,找到了“家”的感觉,自然就会成为学校的主人。当老师们成了学校的主人,校长的工作自然就轻松了,“双减”工作也就能够很好地落地了。
要办出孩子们喜欢的学校,要实现高效课堂,要构建家校合力共育格局,要构建进取高效的教师团队,要实现“双减”下的“减负增效”使命,校长自身必须要有很好的驾驭、引领、发展学校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就是不断要求自我提升的校长的领导力。只要校长能够腾出时间,静下心来,沉下心去,并做出相应的探索与努力,相信就一定能够迎来“双减”下的教育艳阳天,实现减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