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的思考与研究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德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教师要不断深化立德树人理念,提高初中生的思想与道德修养水平,通过德育教育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本文在阐述立德树人理念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对相关德育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德育教育;思考与研究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设备陆续走入课堂,传统教师面临新的教学挑战,教师应熟练掌握多媒体设备,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多元信息教学来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如今互联网已经深入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基本每人拥有一台多媒体设备,面对互联网上形形色色的各种诱惑,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很难抵挡得住,因此,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结合当下多元文化信息技术做好德育教育刻不容缓,要让学生在正确引导下使用互联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并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分析

(一)立德树人的概念

立德树人理念最早是由叶圣陶所提出的,其理念的根本就是做好教育工作首先需要从德育入手,并采用引导、感化、激励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同时也要坚持以人为本,从而对学生的行为、思想、品质、性格等进行塑造,改变学生不好的品质,让学生不断发展,使学生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基,而立德树人理念是教育的重要工程以及根本的任务,因此在初中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核心,加强我国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从而让国家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

(二)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意义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初中德育教育当中的应用,对学生、家庭、国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立德树人教育能够直接作用在学生身上,进而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同时也会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相应的高尚品质,这样能够使学生不断强大己身,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学生是每个家庭的重要成员,而随着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也会对家庭造成一定的改变,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以及表现,让家长不断进行学习,从而保证家长的素质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在家庭生活中,学生会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将自己的正确思想反馈给家庭,如果家长思想出现问题,会因为学生的行为与习惯,使家长感到羞愧。因此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能够通过学生间接作用在家庭之中,使家庭得到一定的成长与进步。最后,国家由无数个体以及家庭所组成的,同时人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领导者,因此不断通过立德树人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影响全部的人,提高人民最基本的素质,而通过家庭的影响,也会让社会更加和谐,也能有效培养出更优秀的接班人,促进了我国发展的进程。

二、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德育教育观念落后

当前我国正处在教育、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人才的培养更加迫切关注。但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仍然存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与理念,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经常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让学生被动接收大量德育知识,学生会感到德育教育有着一定的压迫性,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教师不能合理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德育教育的工作也很难高效开展。同时在中国高考的模式下,部分教师带有一定的应试教育思想,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都被教师忽略掉,而教师更加注重的却是考试成绩,这让德育教育很难取得相应的教育成果,也会让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产生松懈,影响德育教育的效果。

(二)德育教育方法单一

当前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教师往往以自己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而且教育的方法也过于单一,多数都是围绕《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教学,教材虽然有很多德育知识,但并不全面,因此很难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学习与运用。同时教师也主要采用习题、讲解、训练等方式进行德育教育,这样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与乏味,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下降的现象,导致德育教育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思想与道德。还有部分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只是在教材中划重点,让学生进行理解或者背诵,没有完全理解的文背诵下来也不能对学生起到教育意义,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时间。

(三)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出现分离

初中德育教育部分教师也只是对一些德育知识进行讲解以及让学生对固定知识点进行记忆,而且德育教育也没有完全做到以人为本,使德育教育脱离了生活,在另一个精神的制高点上进行学习,导致学生掌握的德育知识都用在做题上,而没有在生活中进行应用,也有很多学生认为德育知识只存在书本中并没有在现实世界中发现,这将严重影响初中生人格与性格的形成,也会让德育教育失去原本的意义,对学生的培养发挥不出相应的作用。同时脱离现实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也会失去相应的乐趣,对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也没有太大用处,从而会严重影响初中德育教育的效率与质量。

三、互联网时代下如何有效在初中阶段进行德育教育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广泛应用到教学当中,因此在初中德育教育中也应该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进行德育教育方法的创新,从而让初中德育教育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初中德育教育来说,只有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才能让教师开展较为优质的德育教育工作,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德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初中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围绕立德树人的相关标准进行,因此教师应该深入学习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转变教师的德育思想,同时也要通过学校的培训与严格要求,规范教师日常行为,这样能够让教师发挥出为人师表的作用,通过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初中生,提高初中生的道德与品质。由于现代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也要加强对电子设备的应用学习,进而有效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专业水平,不断优化教师队伍。例如:学校应该针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开展一次演讲活动,让教师们能够通过活动来理解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内涵,并掌握德育教育的方向与目标。学校也要制定相关规定,加强对教师的管理,需要明令禁止教师校园内吸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同时也要鼓励教师端正自己的行为与思想,为学生起一定的带头作用。也要通过计算机应用的培训,使教师能够完全掌握电子设备的应用,进而提高教师电子设备的使用能力,让教师能够创新出良好的德育教育方法。

(二)强化德育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

单一的学科进行德育教育,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德育教育在各学科的渗透,并且深入挖掘各学科中所蕴含的德育知识,使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进行完美融合,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到德育知识在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在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融合时,教师可以通过语文中的文章内容进行相应的德育引导,从而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思想与道德。比如在学习《黄河颂》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文章对黄河的赞美,引导出中国大好的山河,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也能通过文章对黄河的描述与现在黄河出现污染情况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加爱护环境,提高学生优秀的品质。

(三)信息技术教学,创新德育教育方法

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初中德育教育进行创新,利用信息技术的信息集中化、信息处理便捷化、信息多元化等特点,结合德育教学的内容,查找一定的案例资料,然后制作成课件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德育知识。例如:在民族精神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查找一些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分享,可以是文字内容或者视频、音频等。教师可以查找《亮剑》影视作品的片段,让学生知道勇敢、拼搏、为了民族敢于牺牲的亮剑精神,并从李云龙身上学习更多优秀的品格,比如李云龙的智慧、果敢、爱家、爱国、爱民族等优秀品质,从而提高学生民族情节,也能提高学习德育的兴趣,促进初中德育教育的发展。

(四)生活与德育教育融合

德育教育与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德育知识就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等,而这些品质又需要学生在每件事情上进行体现,因此德育教育离不开生活。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不断加强生活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在将德育知识充分融入到生活当中,这样就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也能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来使学生思想与行为得到改变,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构建一些生活化的情景,比如在过年期间,让学生讲述自己家的风俗习惯以及每到过年都需要做的事情,这样通过学生的分享能够让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也能通过拜年、祝福语等让学生知道中国的礼仪,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能通过春节的对联,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民族自信心。

结语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对初中德育教育有着长远的影响,它不仅决定了德育教育的目标,同时也能让德育教育更加具有理论的支持,同时初中德育教育也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辅助,更好地发挥出德育教育的作用。作者通过分析立德树人理念以及德育教育的策略,意旨为初中德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任苏民.立德树人背景下叶圣陶德育思想时代内涵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20(2):93-97.

[2]刘雪莲,范国睿.新时代中小学德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与策略——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中小学德育改革的政策述评[J].教育科学研究,2020,000(006):30-34.

[3]黄广明.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思考[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00(010):96.

[4]张国平.立德树人背景下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83).

[5]周九龙.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00(006):130-130.

[6]杨娜.立德树人,以德育人[J].教育研究,2020,3(3):43-44.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