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式学习近几年在国内被探讨和开展起来,培养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规划方案、解决问题、评价反思等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掌握面对急剧变化的时代和变革的技能。
[关键词]提出问题;合作能力;探究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现代的教学模式逐渐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其中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近几年在国内被探讨和开展起来。而PBL项目式学习是什么呢?从字面上解释,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更深层次的解读——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不同层面的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决策判断能力、信息整合能力等。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满堂灌”“填鸭式”都是不利于学生发展成为一位新时代需求的人才。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探究者呢?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教师的“讲”变成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的“听”变成参与互动到课堂里,通过查资料、看文献、问专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规划方案、解决问题、评价反思等建立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模式,掌握能够面对急剧变化的时代和变革的技能。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浅谈如何开展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几点做法。
一、定位“教”与“学”,探讨项目式学习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被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取代,而PBL项目化教学手段逐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会根据课程的安排提前布置项目化学习的内容,通过小组活动主动完成报告和汇报等环节,将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锻炼他们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在开展PBL教学模式时,需通过三个步骤:“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实践”。首先,课前预习需提前设计预习学案、预习内容,包括本次预习的目的、方法、手段等,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提纲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查阅书籍等方式了解预习学案的相关信息。其次,课内探究是学生通过探究、沟通、创新和协助等,再分工收集资料,用分析总结和反思后形成的成果来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真正地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课后实践,PBL教学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涉及数学、技术、美术、化学、德育等科目,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各个学科分离的现状,当学生通过对不同领域项目的研究,打破学科界限,把多个学科的知识联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慢慢形成有价值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让学生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改变了传统课堂的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良好品质,提高学习效率。
二、解读“教”与“学”,实施PBL的教学方式
在开展PBL教学过程中,首先把班级按学生的各种优势比例分成学习小组,引导小组长与成员间开展学习活动和创设交流的条件,鼓励学生积极沟通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及时解决困惑和疑难点,形成规范的学习小组,让简单的问题自己组内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再统一解决。而老师在开展PBL的教学实施时,需要明确“三讲三不讲”的原则,课前完成课堂教学设计,明确哪些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哪些问题需要组内合作探究,哪些问题需老师在课堂进行点拨,课堂上老师还需要及时反思总结,给出有实效的建议。把传统的说教和权威教学变成共同探讨的教学模式,转换教师在课堂的地位,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注重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共进过程,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在开展英语教学的中,以PBL课程“食物英雄”(食物金字塔)为例,运用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让大家解决这个大家共同认可的真实问题。制定出四个环节: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提出方案、汇报结果、评价与考核。让学生懂得食物背后的故事,让学生画出自己昨天的晚餐,保存下来备用,并跟学生讨论关于食物的各种问题,如:浪费粮食、营养失衡等,完成后探究下一个目标:认识各地区差异与食物的关联,制定计划并提出方案,思考不同地区和不同场合下日常饮食习惯的差异,寻找案例和数据支撑论点。学生了解食物的差异后,制定方案,预设课例需要涉及的相关学科,如科学、数学、美术、英语、化学、语文等。引用食物营养金字塔的构成比例,每天人体所需吸取的食物包括:白开水、谷类薯类及杂豆、蔬菜类、水果类、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奶类及奶制品、大豆类及坚果、油、盐等,再结合英语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每种食物的需求,结合图片和单词列举出来。在预学方案中,设计了几个环节:1.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哪些地区的产物;2.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是什么;3.如果自己需要烹饪一道菜式,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和购买的价格是多少;4.设计出营养价值高的食谱,并把步骤记录下来。
在综合实践期间,学生能开展计划、调查合作、问题解决、小组合作等,借助项目学习的过程逐渐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学生能通过上网搜集资料,小结汇报,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在英语的PBL课程里,学生能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汇报,如小组1,他们开展活动,运用语言有:“What do you need?”“Let’s make ...”等来告知大家做一顿晚餐需要用到的食物,制作什么菜色。“How much is +可数名词单数\不可数名词?”,“How much are +可数名词复数?”询问价格,购买食材,计算一顿晚餐需要花费多少元,运用数学的理论来算出每月一个家庭的开销。还运用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如绘画出本次菜单的构图,告诉大家各项食材的营养成分、自己制作的过程和步骤等。通过一段时间的PBL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PBL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大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的难题,使教学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让我们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聚焦“教”与“学”,改革英语教学新征程
随着时代变化,“教”与“学”的关系也在不断变革,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知识传授的方向,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灵活运用,培养创新意识和联系实际生活的体验,使学习意涵真正实现。然而PBL课程的教学在操作和认知方面也是存在诸多不同的。当大家一哄而上,争相贴标签式实践时,也会走入层出不穷的迷惘和误区。如果你认为只要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就行了,注重实践,那么项目化学习就有了成果,理论就成功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如果学生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没有学到任何知识和技能,它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聚焦到学习上,这就不是真正的项目式学习。所以说,如果学生只是简单地做一个桥梁的模式,分析酸雨的原因,测量路面的长和宽,这样的活动就根本不是项目式的“制作”和“学习”。
如果我们要开展项目化教学,就要建立学习与深度的知识理解的一致性,促进学科概念和能力的深化。我们在推动教育的变革和转变的过程中,需要有现代技术的投入,技术的融入能强化项目化学习的优势,拓展学习的广度,并能促进项目式学习的个性化学习。当引用了现代化技术辅助开展项目化学习后,学生可以得到不同领域的新知识,在感官认识和理解上都得到了升华。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做适当的分析与指导,让他们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项目化学习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效益。学生通过对不同领域的研究探讨,可以慢慢产生对自己日后职业发展方向的思考,这些是传统教学里的题海战术和填鸭式教学无法取代的。改变了学生在传统教学里等待答案的习惯,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能发散思维通过正确的思考去获得答案。这也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所期待的效果,摒弃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学会使用多种现代技术去搜集信息、搜集资料,开展研究分析和沟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