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论新闻表达中的符号选择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 要:新闻表达的准确度是评判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的重要标尺。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新闻表达的准确度取决于新闻符号的选择。符号类群上单个符号之间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给准确选择符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新闻符号本身以及新闻报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出发,理解符号的表层意义与深刻内涵,有利于正确进行新闻表达。

关键词:符号类群;符号选择;新闻表达

新闻作为对最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传播信息的首要目的是迅速而全面地向读者报告四周发生的事件和动态,为读者监测环境提供必要的信息。因而,新闻的表达是否准确成为了读者评价新闻价值的一条重要标准。新闻表达是否准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报道事件不合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语句词不达意,或是意义模糊都可能造成新闻表达上的不准确,因此准确的符号选择对于新闻表达十分重要。

1 符号类群中共时符号的选择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符号之间存在两种关系:一种是组合关系,有人称之为连锁关系或水平关系;一种是联想关系,也有人称之为选择关系或垂直关系。前者沿水平方向展开,即所谓横组合,后者则沿垂直方向展开,即纵组合。在纵组合中,所有的符号因联想关系而成为与被选择符号共时性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就其实际状态来说,纵组合中的每一个符号都是“不在场”的。例如,人们在文章中看到“色彩鲜艳”一词,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等词汇,而实际上文章中只出现了一个词“色彩鲜艳”,其他词只是通过联想与在场的符号发生联系,,它们因联想关系而组合在一起。这种关系对于其它种类的符号也同样适用,这些符号组成了一个集合,称为符号类群。从某种角度说,每一个符号都可以看作属于某种符号类群。

正因为任何词都可以看作属于一个符号类群,也就出现了一个符号的选择问题。尽管这些词虽然因某种关系可以共时性地存在,但当我们运用符号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时,语言的链条性特征使我们只能在其中选择其一。因此,如何从符号类群中选择一个符号,赋予其一个意义,使其最恰当地阐述事实,表达情感,传达观念,就成为了写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新闻作为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更加要注重语言和图片使用的准确与精当。不仅如此,新闻由于受时间与篇幅的限制,不可能用大段的话语去表达自己的意图,只能用最少的符号表达最丰富的思想与内涵。这也就迫使记者在符号的选择上下功夫,以求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报道主旨。

从符号类群自身来说,处于符号类群上的单个个体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共同性,也正因为这种共同性,对于一个句子、一个动作往往会有许多种表达的方式,有许多符号可供选择。对于新闻来说,不管构思了多少字句,最终只能找出其中的一句话,一段言语写出来,只有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图片、画面,才能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报道意图。

2 符号内涵义对新闻表达的影响

记者在选用符号报道新闻时,不仅仅局限于表层意义,同时也应注意从符号所包含的深层内涵去选择适用于自己思想倾向的符号,从而准确表达自己的立场。新闻由于其客观性所限,它不能过于激烈或是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这就要通过对于符号的选择来达到在客观的叙事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与倾向。这一点当然是可以实现的,因为对于某种意义来说,它可以拥有一个庞大的符号类群,而在这个类群之中,各个单体之间有的意义相近,有的意义相反,也有的是呈中性,记者可以按自己的要求从中选用符号。有时,一个符号的选择是否符合新闻的情感所需,对于新闻的意义有着极大的影响。以毛泽东的新闻报道《我军主动撤离延安》为例,其中有这样一段话:“19日我人民解放军任务已达,主动撤离延安。此次作战,我人民解放军与边区人民,表现出异常的英勇与积极……”“撤离”表示主动地放弃阵地或占领区,是一种主动语态,表示撤离是自己的战略决策而不是迫于敌人的攻击而被迫离开,含有一种褒义,如果将上则新闻中的“撤离”改为“撤退”,整则新闻也就大大地变味了。

一个词的选择能影响整篇新闻,一幅图片同样也能起到这种作用。将正面人物拍得光彩照人,形象鲜明,而将反面人物拍得猥琐不堪,是摄影或图片新闻中常用的手法。但一旦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可以想象这样的新闻实际效果会是怎样的。因此,作为记者,在准确表达事物状态时,同时也要注意符号中所包含的情感是否合符新闻报道的要求。如新华社记者在报道引滦入津工程时,用了这样一句话,“一位老汉俯下身,用手捧起清凉的河水……”。其中的“捧”字,如果我们将之换成“舀”、“戽”等,字的表面意义差别不大,但是,“舀”和“戽”是一种中性词,表示的只是用手盛水这个动作,而“捧”字在情感内涵上却要比它们宽,从这个动作中读者可以体会出人物心中对于党衷心的感激与高兴。区区一个字,却使这则新闻的意义有了更高的意蕴。

3 根据社会文化环境进行符号选择

从更广的角度考虑,符号的选择不仅仅只考虑到符号自身,更应考虑到新闻报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处于不同文化环境之中的读者受到不同文化规则的约束,对符号的解读是不一样的,对于符号选用的倾向也有所不同,因而他们对于某些符号的理解要相对容易,对某些符号的理解却比较困难。记者对于符号的选用不仅要考虑到自身报道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对于新闻传播的要求,从而选择出更适合于向读者传达的符号。比如说,让某人离开自己的正从事的职业,球迷更多的使用“下课”一词,工人则更倾向于使用“下岗”,武汉方言中用“洗了睡”来表示这种意思。又如说悄悄话,在网上称为“潜水”、“私聊”,网民对于这两个词的理解要比悄悄话更为熟悉。对于不同的报道,要针对不同的读者在符号类群中选择不同的符号用以表达。对体育方面的新闻就要尽量用体育比赛中比较流行的行话,如“球迷纷纷要求某某下课”,将足球进球称为“梅开二度”、“再下一城”等,这样的新闻更适合向当代的读者进行传播。如果我们一味用以前的符号来报道,“要求某某辞职”,“进一球”、“再进一球”等,新闻报道的时代感就荡然无存了。

新闻报道地方化倾向,使这种趋势更为明显。不同地域的读者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他们对于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对于符号的理解也不一样。例如方言,不同地方的人有着不同的用语,对于处于同一类群中语言的选择上也有极大的不同。能否选择读者熟悉的语言报道新闻,对于读者正确地理解新闻内容有着极大的影响。以武汉方言为例,“撮虾子”(非正规地经营小本买卖或挣小钱)、“撞猴子”(故意撞车,假装受伤以论人钱财)、“下叉子”(用不正当手段牟利)等语言十分流行,具有鲜明的武汉地方特色,在新闻中运用时能够体现出地方化特征,而市民们对于这些语言要比正规的词语理解更为透彻,也更为亲切,恰当地运用这些词,对于清楚地表达新闻,增强一定范围受众的阅读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由此可见,符号选择的正确与否以及选择的合适程度,直接影响着新闻表达的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新闻从业人员应当不断加强语言功底,丰富自己的词汇积累,这样,记者才能“写我所欲写”,读者才可以“知我所应知”。

参考文献

[1]杜荣进.中外新闻采写借鉴集成[M].南京: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 周晓明.人类交流与传播[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3] 刘智.新闻文化与符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