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让初中道法课堂“时政”起来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因受编写时间的限制,未能及时在教材中体现最新的时政热点,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让道法课堂“时政”起来,活用时政材料,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事例应用于教学中,尤其是要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延伸教材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国策战略,关心国家的发展,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道德与法治课堂焕发时代的魅力。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时政材料

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使道法小课堂与时政大课堂相结合,从而点亮道法课堂,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与时政紧密联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编写时就突出这一特点,如人教版2018年版本九年级上册按“富强与创新”“民主与政治”“文明与家园”和“和谐与梦想”四个单元的编排,切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这一特点的要求下,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应该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同时把时政新闻内容与教材进行有机整理,将时政新闻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材料渗透于教学的课内外。

(一)及时收看时政新闻,及时收集时政材料

教师可利用电视、报纸或手机APP等工具,引导组织学生及时收看收集时政材料,同时联系教材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兴趣。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搜集时政“热点”和“焦点”,穿插到课堂教学和探究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时政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我坚持每天登录《学习强国》《央视影音》和《汕头橄榄台》等手机APP,或者收看汕头电视台的《今日视线》、广东新闻频道的《今日一线》、CCTV-12法制频道的《天网》和《法律讲堂》等节目,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让学生把关注新闻、了解时政作为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从而让学生培养一种“道法小课堂与时政大课堂”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引入最新时政材料,融入道法课堂教学

去年,我任教九年级道德与法治。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生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刚好我在复习专题《全面深化改革,共享发展成果》,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新闻直接间”认真观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视频。接着,我提问学生习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哪些重要讲话、庄严宣告了什么内容等基础信息,学生非常积极主动地将自己所知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探究与分享。最后,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原因有哪些?②消除贫困对中国和世界会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③请你为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通过提问、思考和讨论,学生层层递进地将时政热点新闻与教材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共同富裕、共享与协调的发展理念、中国精神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知识点相联系起来。

2020年我任教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时,上到《公民的权利》这一课时,我及时引入《民法典》的亮点:如孩子打赏主播,必须退款;高利贷,不用还高利;侄子外甥可继承遗产;人肉搜索将承担民事责任;离婚冲动了,30天可以撤回;严惩高空抛物等。向学生强调《民法典》对公民的财产权、人格权、继承权、合同、婚姻家庭等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它充分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感知教材中关于公民权利的知识点,让学生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也可以培养学生关心时政、热爱祖国、尊法学法守法的意识。

二、引入社会生活案例,加强道法教学的德育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教材的知识外,还要通过教材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核心素养。而一切理论性的人生道理,配上相关的社会生活案例后,更能被学生所认同所感知,但由于编写时间和版面的限制,道德与法治教材选取的社会生活案例相对比较少,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收集社会生活案例,尤其是要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引入这些案例,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并学会分辨是非善恶,独立思考,作出正确的选择,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授《情绪的管理》一课时,我引入了当时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①你如何评析公交车司机冉某和女乘客刘某的行为?②如果你是冉某和刘某,你当时会怎样做?学生对于这个热点案例很感兴趣,在讨论后都能认识到不良情绪的危害性和学会合理调控情绪的重要性。

2019年在讲授《家的意味》一课中我播放了两个2019年“最美孝心少年”的视频故事——“为了救爸爸增肥三十斤的”的路子宽和“为家人挡风遮雨”的阳光女孩王凌云,很多学生被两位孝心少年的孝心和自强乐观的品质深深感动,同时对“孝亲敬长、尽孝在当下”和“增强生命的韧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的学生还表示要向他们学习,努力学习,为理想不懈奋斗,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多关心父母,体谅父母,帮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亲情更浓,让家更美好。

三、引入乡土时政,点亮道法课堂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不可能关注到所有的地区、所有的学生,因此,教师应把具有本土特色的历史、文化、人物故事等乡土资源适时地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点亮道法课堂,让《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的科目,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例如,我在讲授九年级《守望精神家园》的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精神这些知识点时,选取了2021年7月被命名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交通中站旧址——这是周恩来同志亲自在汕头建立的中央交通局直属的绝密交通站,它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我向学生讲述当年汕头交通中站输送物资、护送多名领导干部安全进入中央苏区的真人真事,并且展示和讲解相关的图文资料,同学们听得十分专注。最后,我还向学生推荐了由我校刘瑞瑾老师撰写的《秘密交通站》一书和汕头橄榄台手机APP上的广播剧《红色交通站》,让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去阅读和收听,从而让学生们通过追忆汕头那段久远而又光辉的革命历史,了解汕头红色革命文化,懂得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薪火,培养爱乡爱国爱党的情感,听党话,跟党走。

在讲授到中华文化的特点和文化具有多样性时,首先我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图片《潮汕粿类的“七十二变”》,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潮汕粿:红桃粿、鼠曲粿、甜粿、无米粿、鲎粿等,接着播放《潮汕传统舞蹈》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异彩纷呈的潮汕舞蹈:英歌舞、蜈蚣舞等,然后通过图文资料和网络视频向学生介绍兴起于19世纪中期并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侨批,让学生感受到潮汕乡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并告诉学生要加强对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分享:①为什么要加强对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②作为潮汕学子,如何让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光彩?学生们将教材中“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具有创造力、包容力和生命力,坚定文化自信和增强文化认同感”等知识点相联系起来,并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乡土时政由于出自本地,就在学生身边,具有亲切感和可信度,学生乐于接受,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注意搜集潮汕地区尤其是汕头本地的知名人士的故事,汕头是美食之乡、著名的侨乡,有丰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曾涌现出一批颇有影响的人物,如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中国首个男子跳水世界冠军获得者李宏平、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等,这都是平时教学中很好用的乡土资源,既可用于励志课程,也可用于爱国主义教育的课程。比起教材中呈现的人物事件,学生们都对这些汕头本地的传奇人物事件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就会觉得道法课不再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也就有了保证。

结  论

总之,教材资源是有限的,而时政材料和社会生活事例却是无限的。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根据教学所需让我们的道法课堂“时政”起来,有效地去发掘、收集、整理和活用时政热点材料、社会生活案例和乡土资源,多角度地拓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道法学科的核心素养,健全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汤彩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1).

[2]邱晓辉.高职院校经济困难学生参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0).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