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维护保养技术要求简单,费用低,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作业,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更能减少大量的不必要成本,极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机械设备的日常使用过程中,注意对设备的保养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本文探讨了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措施。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措施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是企业有效运行的基础,对于企业的运转提供有力的保障。对于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企业管理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基本上占据了整个设备的大部分寿命周期,对于设备在工作中的日常使用是基本的保障。一般来说,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越长,其可靠性就低,就越容易发生故障,需要的维护费用就越高。从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设备的使用、保养及维修阶段占设备总寿命周期的绝大部分,且是设备真正发挥和体现其使用价值的保障阶段。因此,加强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保养势在必行。
1 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的保养制度
首先,企业要严格实施零等候工程和强保养制度。“零等候”对于管理和维护企业的机械设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是指设备出现故障后不需要用时间等候维修人员,也不需要用时间等候维修工具、资料。强制保养则是我国针对机械设备保养出现的新情况而提出来的一种强制保养制度。它是对机械设备保养的硬性规定,即无论维护人员的工作有多忙,都必须按时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再者,设备管理部门要本着“养修结合,预防为主”的维护理念,采取定期保养和检查的办法,严格落实定班保养和定期保养制度,在设备维护工作中配备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护人员,突出设备维护的强制性与针对性,积极采取设备预检、预修措施以及建立备件预购、储备机制,完善设备修理前期的准备工作。设备管理部门要通过查看设备的维修和使用记录,分析故障出现的规律,结合机械设备的使用标准,合理地制定设备的保养周期。并会同工艺、生产等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修理经济技术指标,力争在满足设备使用性能及产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节约设备修理费用,降低企业成本。
2 提高认识,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
针对机械设备保养的现状以及施工企业的新特点、新情况,我国提出了机械设备强制保养制度。要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所谓强制保养,是对保养的硬性规定,必须按时进行,决不能因为工作紧张而不安排时间、人员进行保养。要开展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设备管理者明白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保养工作的好坏。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加强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
3 制定完善的维修计划
做好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和维护工作是保证生产安全、高效进行的基础。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定期、定班和巡回保养维修制度。按照各级保养维护章程进行维修工作,低级的保养由机械操作人员负责进行,高级的保养维修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实时收集机械设备的运行数据,再利用概率统计法、模糊理论等对故障出现的规律进行统计,从而计算出合理的维修保养周期,预防机械设备故障的发生。首先,定期维护。结合设备的固定使用周期进行维修。通过固定维修,大幅度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资源等优势,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提高维修效率。其次,视情维修。结合设备的检测状态,来决定故障处理模式的一定维修策略。再次,机会维修。机会维修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方式,是建立在定期维修、视情维修基础上的有益补充,其目的是为了提升费用有效度。需要结合实际生产需要,掌握维修时机。
4 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
企业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点检)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定班保养、定期保养、巡回保养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上进行。只有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统计法、技术一经济分析法和维护作业统计法等。
5 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
企业要对即将上岗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设备的维护保养技巧。培训后,向合格的操作人员颁发上岗证,对于不合格的操作人员一律不予聘用。以确保操作人员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熟知机械设备的结构以及操作原理,熟悉设备常见的故障情况以及处理措施等,对于技术差、素质低下的工作人员坚决不予续用。再者,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操作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有必要对现有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包括两个方面,一则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企业可以将一些优秀的员工派往大型的机械制造厂、修理厂等专业的机构学习最新的维护和保养知识和先进的技术经验。将他们培养成企业的技术骨干,并以他们为核心,带动一批批年轻的操作人员。此外,还要提高操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除了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外,要注重加强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发给他们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说明书、意外自救指南等。确保每个参与相关生产活动的工作人员拥有较强的安全意识。
6 加强维修机构的改革力度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传统的依靠经验、感官方式进行的设备检查方式,已经无法更好的满足现代化工作环境的需求。所以说,积极打造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维修团队,是进一步提升维修质量的关键。必须积极引入高技术维修人才,为维修团队积极引入新鲜血液。对在职维修团队成员进行全面培训,积极打造一批能够及时排除故障、准确判断设备异常、掌握新型检测方式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培训方案的实施,必须符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适当增加磨损规律与设备操作等相关知识,提高维修人员的设备保养、维护技能。维修人员必须懂得设备正确操作规程,懂得设备性能以及结构原理。快速、准确的判断设备故障,并做出相应处理措施,最大限度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并采取激励措施,积极鼓励技术人员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保障设备运行质量。
总之,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和日常的养护维修工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企业效益,保证企业的生产活动安全平稳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孙书鑫.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及保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0)
[2]张治才.浅谈机械设备对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影响[J].内江科技,2011(08)
[3]邹炳举.勘察设计企业设备综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2(04)
[4]崔彦平,傅其凤,葛杏卫,等.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发展历程及展望[J].河北工业科技,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