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工作是整个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 国高校实施的主要是一种传统德育模式 ,体验式德育一直未能正式进入理论研究与实践阶段。
关键词:高校;体验式德育;对策
传统的德育模式导致德育低效低能,因此必须深化德育改革,把体验式作为德育的新模式。体验作为人类生存的方式,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一种内心情感活动。它以经验为基础,更是对原有经验的升华和超越,这种体验方式具有很重要的道德教育价值。
1 传统的德育是一种灌输德育,是考试德育,是一种空洞的德育
习惯于进行理论灌输,习惯于用考试成绩判定学生道德品质素养的高低。因此我们必须更新德育观念,更好地培养具有丰富创造力,积极的道德精神的实践主体。而体验式德育模式正是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影响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不再唱独角戏,学生也不再被动的学习。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生的引路人,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参与到实践中去,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激励以及自我成长的目的体验式德育能够提高传统德育的实效性,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无灌输的德育。
2 体验式德育的概念、作用
2.1 体验式德育的概念
所谓体验 ,即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去领悟 ,是一个融知 、情 、意 、行为 一体的过程。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实现道德情感的升华。体验式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受教育者亲身经历并启动心智去感受、领悟和内省,将认内化并通过行为外化实现认知情感、道德和行为的和谐发展。
2.2 体验在德育实践中的作用
体验是道德信念的稳定剂。道德信念是一个人品德的核心,在品德形成过程中,仅仅有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认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对这些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坚信无疑的态度。一个人只有当他对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信服和尊重、达到情感上的认同时,才愿意按原则和规范行动。这种对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尊重和信服,就是道德信念。
体验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道德认知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反映着个体的道德认识水平。外界所灌输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认知,若被个体所接受则必须经过内化,而体验在内化认知方面具有催化剂的作用。
体验有助于道德品质的形成。对个体人来说,其品德的形成必须以社会道德规范为内容。
一个人只有当他参与实践活动,与社会发生现实的关系时,才有可能对社会道德规范内容,诸如个人合理利益和他人、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自由和纪律的关系等等,获得切身的体验,才会加深对社会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内化为自己德性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3 高校有效地开展体验式德育的对策
3.1 创设情境,注重道德实践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构建一种互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 :在德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或视频短 片,刺激学生感官,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或者自由辩论,让学生自己作出道德选择。或者依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让学生表演小品、舞台剧,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道德情感体验。并且加强师生互动,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其次,学校需要安静的指点学问,有涵养学识的教师,也需要走出课堂,踏出校门,,用自己的实际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各种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把现实生活的体验和自己已有的道德认知结合起来,比教师单独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德育实践活动不 能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还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2 设计活动,外化行为
在德育过程中还需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具体地讲有以下几类: (1)情感体验,诸如感恩体验、幸福体验、痛苦体验、成功体验等。(2)角色体验,诸如岗位角色体验、身份角色体验,换位角色体验等。(3)表演式体验,诸如情景剧、小品、游戏等形式。(4)亲身体验,诸如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野外生存体验等。(5)探究体验,如引导大学生带着道德、法律的种种问题去实际调研,探寻解决的最佳方法,感悟其中的道德取向等。德育体验模式重在倡导大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通过各种实实在在的体验活动,实现认知和行为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刘戈.高校体验式德育模式 的创建与实践E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0).
[2]赵娟 ,吴志勇.让体验性德育成为每个教育者的一种自觉行动
[J].德 育,2011(1).
[3]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4]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