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5 中的Reading “Eliass Story”为例,从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探讨如何选择读与写的结合点,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实现“接触—领悟—模仿—创造”的转化,使得阅读与写作相得益彰,高度融合,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内化。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实践研究
文章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5 中的Reading “Eliass Story”教学为例,从读前、读中、读后这三个环节探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现读写融合,从而达到以读悟写、以写促读的教学效果。
一、读前知写,丰富写作语料
阅读是学生获取词汇、句型以及篇章结构知识的有效方式,学生通过挖掘阅读篇章中的经典词汇和句型可为写作积累丰富的语料。因此,在阅读前,教师通过布置词汇、课文预习等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词汇知识以及篇章内容的初步理解,让学生在语用中理解词汇的内涵,实现对词汇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在为阅读扫清障碍的同时,也为正确地遣词造句奠定基础。
如,读前,笔者出示阅读任务:
1.重点单词:devote, reward...重点短语:be in prison, out of work...
2.练习:
①We will have to difficulties.
②The film are presented annually.
③自主阅读“Eliass Story”这篇故事,并挖掘出英雄人物所具有的品质。
④谈谈你眼中的英雄。
围绕读前任务,学生搜集相关的知识,积累文章中优美的词汇和句式,为写作输出奠定了语料基础。
二、读中悟写,构建读写桥梁
笔者从挖掘重点句型和提炼篇章结构两方面入手,达到让学生活用词汇、句型、掌握同类型文章架构的目的。
(一)基于文本,挖掘重点词句。阅读材料是语言知识的载体,学生通过对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句型等的挖掘,能够积累丰富多样的词汇、句型,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笔者用多媒体呈现文中描述伟人品质的句子:如:He offered guidance to poor black people...
师:根据句子中画下划线的词汇,否能想到其他描写英雄人物品质的词语?用这些词语描述你对英雄人物的理解,并书写成文。
生:Friendly, selfless,devoted...
师:Good! 注意这些词语的同义转换,并灵活地运用到你的写作中。
教师基于文本,从欣赏语言的角度挖掘文本中的词汇知识,引导学生把握写作中词语,理解情感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对词汇的鉴赏力,让学生学会从阅读素材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写作元素。同时,设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将语言知识的输入转化为有效输出,构建了读与写之间的桥梁。
(二)立足文本,提炼篇章结构。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是阅读和写作的重点,每篇阅读材料句与句、段与段都是由文章的中心主旨作为隐性的暗线连接在一起的。教学中,教师可从文章的整体布局入手,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解构,让学生在解构过程中内化同类体裁文章的谋篇布局知识,达到提炼篇章结构的目的。
师:本文先介绍Elias这个人物的基本情况,然后介绍Elias遇到Nelson Mandela前后生活、情感上发生的变化,这是从横向上对文章行文脉络进行的分析,从纵向上还可按照时间线索进行阅读分析。
让学生按照这样的行文主线阅读文章,并思考问题: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h?
师:把你们总结的进行比对,分析不同在哪,并自行纠正。
依据时间线索引导学生对文章脉络进行整体架构的解构,让学生按照这条明线以及暗线(Elias遇到Nelson Mandela前后精神上的改变)对文章进行“纵横交错”的阅读,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旨,归纳出每段的主旨。
师: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总结每段主旨的?我发现有的同学很快就写好了,而有的同学在那里冥思苦想。
生1:我重点阅读每段的首句和尾句,其他地方掃读……
生2:我重点阅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中间段落阅读首句……
段落主旨的总结一方面体现出学生对阅读策略的运用,另一方面也映射出学生写作思路的整体架构。通过对段落主旨的总结,学生就对文章的每段如何写、写什么有了更加深刻和清晰的认识。
三、读后练写,实现读写融合
阅读材料为学生仿写好的词句提供范本。在教学中,教师可设置读后仿写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将在阅读中习得的词汇、句型和篇章架构运用到写作中,实现读写融合。
师:行文脉络已经清晰了,如果让你叙述一位伟人,你如何来写?以“王亚平”为例,小组讨论,并列提纲,写一篇记叙文。
学生纷纷讨论这位航天英雄的事迹,若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教师可给学生进行思路上的提示,使其讨论变得思路清晰。
教师提示:参照阅读材料,我们可以将这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王亚平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书写她的事迹;第三部分对航天英雄人物进行评价并谈谈感想。围绕这样的写作框架,将每段的主题句、中心句书写出来。
随文让学生参照阅读材料的文章结构、语言风格等进行谋篇布局,在充分借鉴阅读材料中的高频词汇或者经典句式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融入阅读材料中经典的语句,并完成写作任务。
总之,读写结合揭示的是“学”与“用”的关系,通过阅读与写作的双向交互,逐渐让学生的思维与技巧、思维与表达在写作中趋于融合。因此,教师可通过读前知写、读中悟写、读后练写等环节将写作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写作,又从写作中领悟到阅读的益处,充分发挥读写结合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