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应用文;特点
应用文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其它特点都是由这一特点而来的。
1 实用性
应用文写作是为解决问题而写的,有明确的实用性,如一则求职信,就是为了求职,写一份说明书,就是为了介绍产品,写消息,就是为了传播信息,所以应用文应以实际需要出发,为事造文,因事生文,避免写那些空洞、不着边际、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文章。
我们可以望文生义,应用文最大的特点就在“应用”,也就是实用性。有人反对这样说,他们说,什么叫“实用”,文学没有用吗?这是误解了“实用”这个词。朱光潜在《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中说,假如有一位木商,一位植物学家,一位画家,三个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那木商看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假如这位木商又用了这态度来写作,比如立了买树的契约,做出架屋或制器的方案,这契约,这方案,便属于应用文。而画家对于古松的态度,只在纯粹的审美上,审美于这位画家固然也很有用,但这不能说是“实用”,而是一种精神上的“享用”,假如以这种审美的态度来画画或写作,这画和文字,便属于艺术或美文亦即文学。文学和艺术据说可以是“为艺术而艺术”,“为写作而写作”的,写了后可以“藏之名山”的,应用写作绝没有这一份潇洒。应用文以实用为第一特征,这是没有错的。朱光潜说,实用的态度是为了“维持生活”,“利用环境”,尽管不够潇洒,但这正是应用文的基本功能。就像法国杰出诗人瓦莱利说: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区别,就像是“跳舞”和“走路”的区别:一是审美的,一是实用的。
2 内容真实性
鲁迅说过,他小说中的模特,“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就拿诗歌中中的数字来说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等等,没有人会问到底是千颗万棵,三枝两枝,因为诗歌中追求的是一种意境。 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创作进行艺术加工是完全可以的,但应用文就不能这样,所涉及的人与事必须是确有其人、确有其事,情节、数字、细节都不能虚构,否则就不能达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目的,还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给工作造成很大的损失。而 一份起诉书,如果材料虚假,就成为诬告;向上级请示、报告,若材料虚假,即是欺骗上级。一篇市场预测报告,如果材料不真实,它的结论肯定是不正确的。当然,在应用文的实际撰写中,完全虚构,无中生有,凭空编造的并不多。但采取移花接木、模糊数字的手法,造成部分虚假的现象还是经常发生的。譬如,有个单位植树明明八百多棵,起草文章的人竟写成近千棵。有个水泵厂为了突出自己的成绩,在报告中说五月份比四月份的水泵产量增长了五倍,一月之间,人员没增,机器未变,产量有如此大的变化,惊人是惊人,但却引起了别人的怀疑,一调查,原来是四月份早把水泵的零件生产出来了,不组装,专门移到五月份来组装,以显示大干红五月的威力。像这种言过其实,“导演”事实的做法应该彻底杜绝。
3 格式的规范性
文学艺术是一种精神产品,贵于独创,最忌雷同。应用文是工具,工具可以批量生产,形成一定的程式。公文将发文机关和“文件”二字用大号字套红标出,俗称“红头文件”,还要有发文字号、标题、主送机关、成文时间等,还要加盖印章等等。另外根据行文关系的不同(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也要分别选用不同的格式。就是私人写一封信,也须按照信的格式写。有些应用文的格式甚至固定到需要严格按照款项逐一填写(比如一些司法文书),所以人们又称之为“公式文”。公式的统一使我们在写作应用文时可以更加专注于实际内容,而不必在格式上浪费时间,同时也使受文一方处理起来更加便捷,便于归类保存。
4 较强的时效性
应用文之所以要有固定的格式,不让作者在篇章结构之类的问题上耗费工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都有较强的时效性,耽误不得。所谓时效性,是指应用文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交流,才发生效力,否则就无效。一篇法庭辩护,等到审判结束才写出来,就等于白写;一份录取通知书,直到学校早已开学,才送到被录取者手里,误了注册入学,就可能打官司;一份文件,不在规定的时间里传递,影响了工作,有时就要被追究责任(参例文《国务院关于一份国务院文件周转情况的通报》);至于新闻,更是以时效性为第一特征的。对于应用文的时效性,我国古代历代帝王是十分重视的,唐代法律规定:制文延缓一天,要打50鞭子,10天判一年徒刑。周转传递时,驿站迟滞一天要打80大板,急件迟滞十天要流放2000里。刑律十分严苛。在信息化、网络化广泛普及的今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应用文的时效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快写、快发、快办。有些应用文正是由发文日期来表示它的生效期限或正式执行的日期,有的应用文还明确规定了有效期限。
参考文献
1 隋冠毅;;对症下药,方见成效——对财税系统应用写作的几点意见[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5期
2 谢世洋;;论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之异同[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张俊萍;;应用文与文学的区别[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