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好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以语文部编版六上第二十四课《少年闰土》为例,依托文本词语、佳句、文段、文章写作手法展开练笔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从而在阅读教学的土壤里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与能力的种子。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运用
读写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设置时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依托文本的词语进行拓写、仿写佳句、鉴赏文段、创作单元习作。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把写作教学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一、连词成句,加强积累
目前学生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学生一遇到写作就不知道些什么或是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表达,感觉词穷。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文本的生字词,在此过程中学习生字词成为重要任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生字词学习时,可以从文本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词语进行造句或写话练习,循序渐进,增加词语的积累,练习写小练笔的能力,培养学生写作的信心。
学习新课时有许多典型的生字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整合、梳理这些词,结合语境进行解读,这样为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进行特写创造条件。例如在学习《少年闰土》第一课时,老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本课的重点词语和难理解的词语,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课的生字词和学生难理解的词语分别有:一望无际、家境、郑重、供品、祭器、讲究、盼望、毡帽、项圈、刺猬、伶俐、情谊等。归纳出生字词后借用字典和原文解决这些词语的读音且理解词语意思。在理解词语的意思基础上,老师布置写作任务,在以上词语中挑选五个词语进行写话练习,需要把所选的词语自然的运用到写话中。学生独立思考,很多学生随堂就完成了写话练习。
在课堂上A学生选择了“家景、一望无际、郑重、盼望、情谊”五个词语进行小练笔如:“小明虽然家景贫寒,但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他,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十分郑重地将我盼望已久的手表交给了我,这份情谊怎能忘怀呢?”
二、鉴赏文段,妙笔生花
阅读教学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要利用好文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就文本的某个角度进行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同时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
例如笔者在进行《少年闰土》的教学时,笔者首次进行第一课时教学时,除了基本的字词外,还增加了学习且背诵第一段,与闰土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及初步了解四件趣事。课后反馈,课堂教学内容安排过多,教学目标并没有达到,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状态,抽背第一段时很多学生都不会。之后笔者有幸去贵州荔波某小学上同样一课时,吸取上次教学的不足和听取各前辈提出的宝贵经验,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第一段上,引导学生在对第一段的理解,环境描写、注意观察图片顺序、人物动作描写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等的基础上进行随堂仿写并分享,从抽查学生背诵和学生作品分享中,反馈出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达到前期设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得到当地教研员和各教师的肯定并说道“求精不求多,紧抓住‘学以致用’法,把第一段当作作文范本,引导学生理解作文方法,并进行小练笔,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B学生范例:明亮的天空中挂着一轮耀眼的烈阳,下面是草原边的小河,河中尽是摇头晃脑的小鱼,河岸边蹲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头戴粉色蝴蝶结,身穿长裙,窜着网兜,轻轻一扣,谁知那鱼儿灵活极,一下子顺着边溜走了。
三、布局谋篇,酣畅淋漓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在高年段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了解事情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等。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在理解文章中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时,引导学生及时利用所学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进行习作的创作。
如在进行《少年闰土》教学时,引导学生文本按照与闰土初识、相处、离别这一时间顺序来展开全文,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写作顺序时自然可以过度到学生日常写作中也应该注意安排好自己的写作顺序。在写到与闰土相处时,利用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四件趣事来展现乡村无情无尽的稀奇事,,从这四件趣事中体现出少年闰土的性格特点也表现出“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每个人的童年都有故事和事故,也要自己要好的伙伴,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四件趣事时,相机安排学生也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或自己与小伙伴之间的情谊,仿照文本可以利用一件或几件具体事例来突显出“趣”或体现于小伙伴之间的深厚情谊,所以文本是我们最好的仿写材料。
小学生的写作基础参差不齐,对写作提不起兴趣等这写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如何引导学生喜欢动笔,主动动笔,为更多学生提供练笔机会,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教师教学时应做到读写相互结合,为学生提供自由写话创作的契机,让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仿写活动,围绕教材文本词语、佳句、文段、文章表达顺序和表达方式展开练笔实践,有效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既有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有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 使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邓芳.读写结合视阈下的微练笔方法求索[J].名师在线,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