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深度教学,主题式教学是比较好的方法。在本文中,作者研究了主题式教学的内涵,分析了主题式教学提出的依据,并对主题式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确立、深化、升华主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高中历史;实践;探索
现行的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史料丰富,信息量大,重视对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培养,但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学任务较难完成。在教学实施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指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根据课标实施建议,从深度教学的角度,采用基于大单元的主题式教学,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整合教材内容,课程教学以主题为核心展开,组成主题学习单元,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是课改所向、大势所趋。
一、主题式教学的内涵界定
主题式教学是指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接触和这主题相关的各种领域的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整合不同领域的内容和策略。
高中历史课程的主题式教学,就是以鲜明的教学主题来统领全部教学内容,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阶段特征、历史概念、价值观念等为中心构建主题知识体系,增强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在这一过程中,确定“教学主题”至关重要,它是教学目标最主要的体现,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
二、选择主题式教学的依据
(一)高考试题的指引
华南师范大学黄牧航教授结合高考命题特点,认为:“中学历史科的主题选择有三种类别,一是单元式的主题选择,二是学科式的主题选择,三是学习领域式的主题选择。目前全国各地的命题倾向主要以学科式的主题命题为主,广东卷的主题凸显更加鲜明,选择主题式复习教学,凸显主题的地位,是将高考课堂化、常态化的表现。
(二)新课程理念的驱使
主题式教学可以实现以下教学目的:第一,主题式教学构建的学习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第二,主题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的探讨和学习,充分重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第三,主题式教学要求师生既是学习情境的组织者,又是共同探讨者,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第四,主题式教学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主题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解读情境,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分组讨论学习,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这些都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旨相契合。
三、主题式教学课堂实施策略的思考
主题式教学着眼于学生学习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更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生成。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策略,更多考虑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问题,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现实生活,实施灵活而开放的教学。
(一)研读课标与教材,树立理念高度,确立主题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课程标准中具体的课程内容,往往指向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核心学习内容。研读课程标准,可以找准主题确定的方向。
例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根据课程标准教学主题可以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中的成功与失败”。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古代非洲与美洲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教学主题可以确定:从中古时期的非洲与美洲历史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
深入思考和理解教材知识与课标的关系,对教学主题的确立十分重要,即在明确课标要求的前提下钻研教材、领会教材主题思想,弄清本课教材的内容构成及相互关系,把握教学重点,找准本课教学主题。
(二)拓主题之面,建知识网络,深化主题
广东卷主观题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设置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主题,考察学生对历史的综合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那么仅有通史和专题知识还是不够的,需要以主题为中心,构建知识的立体网络。
以世界近代史为例,可以延伸出以下主题:制度的创新与变革、大国兴衰、市场经济、经济思想与政策、思想解放等多个主题。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确立不同的主题,如以价值理念为核心的主题、以阶段特征为核心的主题、以概念为核心的主题等。只要学生能围绕主题将知识重新建构,将具有内在联系的内容组合在一起,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并形成这种思维习惯和能力素养,在考试中面对新情境、新问题就能灵活运用了。
(三)关注历史与现实,升华主题
历史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服务于现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从社会现实、时代特点出发,思考教学内容与现实的结合,实现历史教学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从现实出发,关注历史和现实的契合点,是确立教学主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从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角度确立教学主题,促进学生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区别和联系,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只有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现实的有效结合,教学就不再是低层次的知识重复和枯燥的理论说教,课堂教学使人耳目一新,也就上了一个层次,达到一个新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李树全.从四个角度看教学主题的确立与落实——基于高中历史课堂的实践性[J].
[3]陈春露.关于新课程下高中历史实施主题教学的思考[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