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校写字与书法教育研究起始于2007年,首先《班建制“六法”书法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在东莞市课题立项,编号是2011GH057;紧接着《以写字教育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研究》课题又在东莞市立项,编号是:2012GH031。经多年实践研究后,又提出新的课题方向,《基于书法教学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也在东莞市立项,编号是2018GH117。现这三个立项课题均已结题。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学校的生态,紧扣写字与书法在小学阶段的课标要求,进行综合性研究,建构新“六字”学教模式,并在这两项教育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六字”学教模式;写字;书法;教育;实践
一、“六字”学教模式的建构
遵循小学语文课程写字教学纲要,我们建构了写字与书法教育“赏、学、教、练、评、改”的六字学教模式,它把师生写字与书法习得的共同特点提炼出来了,突显了它的独特性、层次性以及引学的主动性。
依据语文课程写字与书法的课标,我们将“六字”的内涵概括如下:
“赏”这里即指欣赏或赏识。根据需要学习的汉字,出示书写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赏,去说出自己看到的汉字之美,说出汉字书写过程的屏息凝神、下笔、起笔、行笔、顿笔、提笔等书写节奏,用心感受汉字书写的结构、布局、速度与力量,欣赏这一张一弛、一抑一扬之间的汉字之美等。
“学”这里即指学习或模仿。在赞赏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选定的汉字,让学生去分析去说汉字的结构、位置、笔画或要点等,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性。
“教”这里指教导,即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他人。在“赏与学”的基础上,教师强化书写汉字的结构、位置、笔画、过程(屏息凝神、下笔、起笔、行笔、顿笔、提笔等)、节奏、要点或规律等,用教师教的激情去激发学生学的激情。
“练”这里即指练习或训练。在“赏、学、教”这三字体验中,学生要将所学运用到实践,在练习中加深对汉字书写的把握,在田字本上练习,去体验教师总结的观点与要领。
“评”这里指评论或评判,即指学生在田字本上练习的汉字依据写字或书法的要求进行评论或评判。特别是教师需展示学生不够完善的练习和比较优秀的练习,师生共评,说出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尚待改进。通过师生互评,增强学生对书写要点的掌握,同时,提高学生对汉字的书写、鉴赏及表达等能力。
“改”这里指修改、改正或改变,即结合“评”提出的写字或书法中的注意点或不足点进行整改,再次练习书写,在不断调整中日臻完善。
“六字”学教之间,它们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构成了写字与书法学教的整体框架。如果说它们有层次的话,写字教育是基础,书法教育就是写字教育的提高,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学生不仅能学到写字与书法不同的“要领”“规则”与“技法”,还能掌握汉字艺术中所蕴含的各自特质、内涵与互相渗透的智慧。
二、“六字”学教模式在写字教育中的实践
为了更好地完成语文课标对写字教学的要求与写字字型的重点结构的学教, 我们对一至六年级上册的字型结构进行了统计:
各年段以语文写字课标与重点字型为基础,在贯彻“六字”学教模式时,表现出各自的特质:
(一)低年级段
语文课标对这个学段写字教学要求:一是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二是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部首,感受汉字形体美,养成良好书写习惯[1]。
现以写“汽”字为例,展示低年级段学教模式的特质。
第一步:“赏”
程序一:看图猜字,赞赏与想象。
看如右图,猜它可组成一个什么字?“汽”。
程序二:播“汽”字演变,赏识之精妙。
程序三:学生交流,传承与感叹。
程序四:教师小结,赞赏与自豪。
古人创造汉字的时候,根据气体的形状画了它的字形,经过时间的演变,慢慢地就变成了现在的楷书“汽”。汽的本义为水蒸气,是一个会意字,该字由“氵”和“气”组成。“氵”古文字形像流水,现在形像水滴。“气”表示它的读音。
第二步:“学”
程序一:学结构与基本笔画。
“汽”字为左右结构,“氵”已学写,主要学横斜钩。先看视频,观察它的笔程与笔画,展开想象。
程序二:学生交流想法与想象。共同想象,像起飞的小鸟。
程序三:归纳要点,掌握书写要领。主要说起笔,行笔,收笔。
程序四:围绕要领,交流想法。主要再现要领,感悟体会。
程序五:教师小结,强化技能。侧顿起笔,短横斜行,弧度
稍大,向上出钩。
程序六:误正比较,强化认识。
第三步:“教”
程序一:引导观察,做到“三看”(一看结构、二看位置、三看关键笔画),即掌握书写规律。
程序二:观察后说,书写要领。
程序三:教师小结,注意要诀。
“汽”字是左右结构的字,水少气多,左窄右宽,注意它的位置;右边的“气”字横画之间要平行等距,横斜钩主笔要突出,钩要向上,控好它的位置。
程序四:观看书写,感受节奏。“汽”字三点水在竖中线的左边,“气”在竖中线的右边,左边起笔稍低,右边起笔稍高,左边短,右边长。
程序五: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学生体会起笔、运笔、收笔的书写规律与节奏。
第四步:“练”
程序一:调正握笔姿势(保持一拳、一寸、一尺)与坐姿(头正、身直、手平、足安)。
程序二:随乐曲快乐节奏去描红。
程序三:描红体验有感后去仿写。把握仿写四要领(字形为左右结构,左收右放要记清;左边三点排弧形,二点要外写;右边“气”字短横要平行且上扬,注意排列成等距;横斜钩需舒展写,钩尖朝上不可忘)。
程序四:仿写自感成功后去交流。
第五步:“评”
程序一: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及时发现书写典型。
程序二: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围绕评的重点(结构、位置、关键笔画)表扬书写好的地方,对不足的地方提出建议。提高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程序三:剩余作品,交互评价。要求按教师的引领去自评或他评。
程序四: 推荐作品,阐明理由。班级展示,以资鼓励。
第六步:“改”
程序一:针对不足,二次书写。
程序二:展示风格,受美之育。
程序三:广览汉字书写,激发热爱之情,传承中华文化。
(二)中年级段
语文课标对此学段写字教学要求:一是尝试分类整理已学的字词,尝试发现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写字;二是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养成良好书写习惯[2]。
现以写这组字“洼、规、则、摸、须”为例,展示中年级段学教模式的特质。
第一步:“赏”
程序一:赏端庄之美。观赏五字书写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的端庄之美。它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像美丽的浪花,激发我们无穷无尽的想象,给了我们生活的理想和动力,成为大千世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程序二:赏结构之美。观赏五字的构造,学生通过欣赏,大胆发现这组五字汉字群都是左右结构的规律,赞美汉字的结构之美。
程序三:赏空间之美。观赏五字的空间布局,让学生说出这些左右结构的汉字,分别由左右两个部件组成,都属于非对称美,其中“则”字左宽右窄,“规、摸、须、洼”四个字左窄右宽。
程序四:赏形体之美。观赏五字书写图片,让学生欣赏这五个楷体在田字格中的图片,让他们赞赏它们各自的形体美,引导学生端正、美观、规范地书写这些汉字。
程序五:赏教师小结之美。学好硬笔书法,首要是观察与欣赏,要发现这五字的共同特点,即这五字都是左右结构,都是由左右两个部件组成;同时也要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这样才能在观察与欣赏中去表现汉字的构造、空间、规范之美,感受汉字书写的美感。
第二步:“学”
程序一:学分析。让学生可以从结构、笔画、位置三大方面着手分析,即看“规、则、摸、须、洼”这五个汉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观察要全面细致,掌握规律。
程序二:知结构。学生了解其结构共同点(五个汉字皆为左右结构)和不同点(“洼、摸、须、规”字左窄右宽,“则”字左宽右窄,左低右高)。
程序三:研笔画。学生研究其笔画共同点(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关键笔画——主笔)和不同点(“洼”字中的右半部分“圭”,横画平行、匀称,长短有别,下竖对齐上竖;“规”的关键笔画是竖弯钩,竖弯钩的转角处是圆角而不是尖角,不能把圆角写得太大,收笔处有尖峰;“则”的关键笔画是竖钩,竖钩起笔稍顿,长度大概是短竖的一半,与短竖基本保持平行,间距适当;竖钩坚挺有力,钩不能写得太大;“摸”的关键笔画是竖钩,书写时要垂直;“须”字的三撇,第一、二笔短,第三笔要写得略微长一些,三撇的起笔基本上在一条垂直线上)。
程序四:明位置。学生说书写时,还要注重汉字的位置。其共同点是这五个汉字皆为左右结构,左右两个部件分别分布在竖中线的两旁。其不同点是“洼”字的竖划在竖中线的右侧附近,竖划垂直;“规”字第一笔的短横与横折倾斜度在同一条线上,最后一笔竖弯钩在竖中线横中线的交叉处起笔;“则”中的两个部件分布在竖中线两旁,横折收笔压在竖中线上;“摸”、“须”字右半部分的横划和竖的起笔在竖中线上。
程序五:抓关键,即抓住关键笔划。“规”右边的撇跟竖弯钩要等齐;“则”右边的竖和竖钩方向一致,间距要相等;“摸”的最后一个笔画是捺;“须”左边的三撇间距要相等;“洼”右边的横注意长短不一,两竖要上下等齐。
第三步:“教”
程序一:示范强化。教师边写边再次说出“洼、规、则、摸、须”汉字群的书写要点:例如“洼”字的横画平行等距;“规”字竖弯钩要舒展,钩尖朝上;“则”字竖钩坚挺有力;“摸”字的最后一笔是捺;“须”字的最后一笔是点。汉字书写时注意起笔、行笔、收笔的书写节奏,感受书写的布局与速度。
程序二:内化于心。学生认真观看老师范写,边看边伸出手指一起书空。
第四步:“练”
程序一:端正双姿。让学生端正坐姿和握笔姿势。即头正身直手平足安,注意掌口椭圆,笔尖朝前,握笔时掌心空虚。
程序二:静心练写。学生自主在田字本上静心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五步:“评”
程序一:师生点评。出示学生典型练的字,围绕结构、位置、笔画这三方面分别进行优点和不足的点评。师点评“规”字:书写时注意了“规”字的结构,左边收敛,右边舒展;“规”字的竖弯钩写得很好看。学生点评“须”字:三撇写得很好,间距相等
程序二:学生互评。根据师生引路点评,学生进行开放式互评。学生评“摸”字:他没有做到左窄右宽;学生评“洼”字:她没做到右边的横画要等距。
第六步:“改”
程序一:强化练写。根据师生点评与学生互评的意见,学生再次在田字本中专注认真地练写。
程序二:写出体验。学生写出的好字,交流习得的心得。
(三)高年级段
语文课标对此学段写字教学要求:一是分类整理已学的字词,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发展独立识字能力和写字能力;二是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等,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3]。
现以书写这组“军、罕、曼、量、曷”上下结构的字为例,展示高年段学教模式的特质。
第一步:“赏”
欣赏古帖,赏行楷之灵妙。
程序一:师出示《灵飞经》,并赞赏全篇一笔不苟,风姿俊逸,神采飞扬,于飘逸中见稳妥,于典雅中见遒劲,是优秀的行楷描摹范本。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留心观察行楷与楷书的异同,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程序二:生感言,学习行楷与楷书这些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是中华儿女之幸,继承并发扬广大是我们神圣的使命。
程序三:师生归纳行楷的特点:行楷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书更规整的字体。行楷的字形是在楷书的点画基础上,略加变动而适于连。
程序四:出示“军、罕、曼、量、曷”的书写视频,学生观察说字形和结构。
程序五:引导学生品赏。
(1)品结构之美:这些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2)品空间之美:“军、罕”上部件宽而扁,而“曼、量、曷”上部件短而小,感受扁宽字形字头和短小字形字头的差别;
(3)品灵动之美:再次欣赏书写视频,让学生欣赏这些汉字的共同特点,感受行楷书写的灵动飘逸感。
第二步:“学”
明析字形,习字知之韵律。
程序一:行楷,飘逸灵动。书写前,要细心观察。从结构、位置、笔画进行观察。要写好这五个字,还须留心考察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程序二:学生畅所欲言,说观察所得。
(1)结构上:这五个字上下结构,“军、罕”上部件宽而扁,而“曼、量、曷”上部件短而小;
(2)位置上:这五个字,上部件写在横中线上方,占上中格,下部件则居于上部件下方,注意上下两个部分在田字格中的空间占位。
程序三:师生概括要点。
(1) 注意横画与横画之间的间距相等,最后两横要连写,竖画舒展,整体呈现上紧下松的姿态;
(2) 突宝盖左点长向外书写,右钩短,出锋方向指向左点末端,右点与下面两横连写,上横短下横长,竖画舒展,整体呈现上紧下松的姿态;
(3) “日”部书写紧凑窄小,“四”部形体宽扁,“又”部撇捺舒展,整体呈现上紧下松的姿态;
(4) “日”部书写紧凑窄小,“横”主笔舒展,“里”部收紧,最后两横连写,上横短,下横稍长,整体呈现中间舒展上、下收紧的姿态;
(5) “日”部书写紧凑窄小,下部略大,横折钩的折笔向左下行笔,两个部件都是收紧,整体呈现上下收紧的姿态。
第三步:“教”
示范引路,感书写之节奏。
程序一:多面展示汉字“军、罕、曼、量、曷”的书写视频,通过范字视频,观察汉字书写过程中运笔的轻重缓急,感受行楷书写的节奏。
程序二:师范写,生观看思考,伸出食指边看边书空仿写,进一步体会行楷书写的节奏。
程序三:重小结。行楷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书更规整的字体。行楷的字形是在楷书的点画基础上,略加变动而适于连笔书写的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书体,是楷书的直接快写体。
第四步:“练”
大显身手,悟行楷之灵美。
程序一:画练习。在田字本上书写“横画连写”和“横画断写”各三个,充分感受行楷书写的节奏。
程序二:练书写。要求下列这组字选二字写在本子上。
程序三:做好双姿,即做好正确的坐姿和握笔。
程序四:师巡视,学生静心书写,个别指导。
第五步:“评”
学贵在评,探书写之妙趣。
程序一:评能促更大的进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们,围绕结构、位置、笔画这三方面评两位同学的书写。
程序二:学生点评如下。
(1)点评“罕”“曼”:这位同学的书写整体很不错,①点评“罕”,书写时关注“罕”字的结构,做到撇点呼应,末笔挺立。②点评“曼”,日字紧凑居中,四字形扁宽相宜,横撇与捺舒展;我认为这位同学的书写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行楷的特点是灵动飘逸,写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笔的力度轻重,要做到收放自如,但这个同学的笔画力度相仿,要特别注意运笔轻重,适当提高书写速度。
(2)点评“量”“曷”:我认为这一位同学写“量”字,注意上下对正,竖中线两边左右均匀分布,里部的中竖与竖中线重合,这就很好;写“曷”字,他很注意上面“日”部稍微小,下部横折钩相对向右边突出,下部比上部要大,下部的竖折高,竖钩低,这样的字就美观。
程序三:老师小结。我们在分享与交流中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进步,而同学们一针见血的点评,更能够帮助同伴改进,愿我们在相互学习中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第六步:“改”
学以致用,得书写之真谛。
程序一:重视存在共性问题。
(1)在这几个字中都有横画的连写,书写时要注意速度连贯,长短比例协调,做到自然流程一气呵成;
(2)上下结构属于“堆切”的类型,书写这类汉字时要注意上下正对,均匀分布在竖中线两边,中间有竖的汉字尽量写在竖中线上,这样书写上下结构的汉字才能有挺拔有力的感觉。
程序二:认真对自己的练习的共性与个性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书写,书写时留心调整好写字姿势和坐姿,再次上本进行练写。
三、“六字”学教模式在书法教育中的实践
书法教育在小学是从中高年级段实施的。
(一)中年级段
语文课标对该年级段书法教学要点:一是有良好的书法学习习惯
(有序进入教室、毛笔的使用、工具材料的发放、下课收拾学具);二是毛笔中锋线条书写技法学习(重点);三是隶书结字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字形、线条规律);四是简单作品章法学习和运用;五是书法文化知识和书法美育人的培养[4]。
现以隶书书法教育为例,展示中年级段学教模式的特质。
第一步:“赏”
欣赏伊秉绶隶书作品,感受伊秉绶隶书书写特点。
程序一:教师展示伊秉绶隶书《光孝序虞仲翔碑》内容,引导学生欣赏。
程序二:小组交流小结欣赏伊秉绶隶书的基本特点。
(1)以中锋线条为主;
(2)横平竖直,布局均匀,线条圆润,横竖间距离相等;
(3)汉字结构方正端庄。
第二步:“学”
学习中锋线条的书写,体会伊秉绶隶书的结构规律。
程序一:中锋线条的认识和学习。教师展示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的图片,学生欣赏与感受,并尝试说出两种笔法的不同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锋用笔的笔尖在中间,笔画饱满圆润,粗细一致;侧锋用笔的笔尖在上方,笔画轻佻,粗细不均匀。
程序二:认识伊秉绶隶书的结构特点:
(1)线条排列:横向平行、竖向平行;
(2)字的特点:中锋用笔,线条粗细一致,线条圆润,横竖间距离相等;
(3)结构特点:横平竖直,布局均匀,方形为主,结构稳定。
第三步:“教”
教学不同结构的字,分析并归纳不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