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利用课堂量表促信息科技教学提升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课堂观察是教师参与课程教学的日常行为,本文主要研究信息科技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从量表设计的目的设定,到元素确立,权重分配,标准制定,再到表格的设计进行了剖析。信息科技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为最终课堂评价而定,却又反馈引导课堂的初始设计,明确了课程教学的目的,改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发展,大大提升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等能力,对学科发展,教师及学生两方面人才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课堂量表;量表设计

课堂观察是教师参与课程教学的日常行为,在开展课堂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课堂评价这些方面都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有效的课堂观察是教师进行教学行为改进、专业发展的起点。

与别的学科不同,信息科技的课堂着重于学生的实践,以下主要研究信息科技的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

一、信息科技课堂观察量表对研究教学效率的提升非常必要

一名教师,,如果尝试对课堂进行研究,必然能体会到钻研课堂的魅力。美国人泰罗(F.W.Tavlor),他的动作研究,始于观察,以砌砖为例,用慢镜头去分析,精减了砌砖的动作个数,又提出搭建脚手架,大大提高了工效。世界各国对他的科学管理理论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

简单的一个砌砖行为,进行研究后,可以大大提升效率。如果对课堂的设计和处理投射到学生的达成来进行科学的观察研究,必然也有很大的提升。

通过对信息科技课堂使用科学的观察量表,对课堂进行评价,再反馈到课堂本身,改进教学设计,从而提升了课堂效率。

二、信息科技课堂观察的实施

信息科技课堂的课堂观察利用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相结合,能有效开展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听评课,是帮助教师走向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一)确定评价目标

信息科技课堂观察量表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明确一节好的信息课需要哪些元素。结合信息科技核心素养,我们将课堂中是否刻意培养学生信息使用意识,是否培养学生建立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教会学生在多个信息媒体中运用自如,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是否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这些方面作为一个课堂目标的深层内在点。

评价目标的确立,帮助教师明确本堂课的教学任务,促使教师采取最优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效果,并通过评价,对教师课堂的优劣作出区分。

(二)建立指标体系

1.确定要素

确立信息科技课堂观察量表的要素,我们以教育理论为依据,结合教学经验,参照课堂教学比赛的评价标准进行因素分解。

为了让教师明确一堂好的信息课应该有哪些元素,促使教师采取最优教学方法,促进效果,最终我们确定的观察要素是:教学目的、教学架构、知识传授、信息处理及运用能力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学有效时间、教学效果。

a.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一堂课的风向标,教学目的要符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具体,同时也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b.教学架构。教学架构指一堂课的整体流程安排。教学流程首先要步骤明确,各环节衔接流畅,知识的容量和密度要合理。

c.知识传授。知识传授最基本的要求是知识正确,而且系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难点,教师使用语言简洁精练,善于引导学生。课堂教学方法灵活,要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为主,忌直接操作直接模仿。

d.信息处理及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是否有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并且是否能将它迁移到其它同类型问题中去。是否有培养学生的综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否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e.学习动机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使学习事半功倍,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智慧,去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力,能有效影响学习效果,推进学习进程。教师要重视学习动机的激发,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此要素主要有: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教师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合适的任务场景,及时反馈、正确使用课堂评价,采取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激励方式。

f.教学有效时间。教学有效时间指一节课中除去拖堂及课中浪费的时间。

g.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堂是特殊的,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根据学生的课堂作品,主要包括课堂知识点是否呈现到作品中,以了解知识点的达成度,另外还有课堂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是否能将所学迁移到其它使用中这些要素。

2.分配权重

每个评价要素重要程度不同,我们将它

进行加权,权重分配选取间接数学加权法。通过权数的定性,使结果趋于精确。设P1为教学目的,P2为教学架构,P3为知识传授,P4为信息处理及运用能力的培养,P5为学习动机的激发,P6为教学有效时间,P7为教学效果。1为重要程度中等,3为稍重要,5为重要,7为很重要,用1/3表示不重要, 1/5表示稍不重要, 1/7表示很不重要。我们将元素两两进行比较,凭经验得出分值,生成矩阵图,再用求和法得出V1,V2,V3,V4,V5,V6,V7,然后归一求出ΣV,再用ΣV分别除以V1-V7,得出Wi,再乘以100就是各项权数了。

(三)建立标准和计量体系

根据教师的呈现,给出各要素的等级,作为加重权数,再算出各要素的得分,最终相加得出总分。每个要素根据符合程度,分ABCD四个等级。A级的加重权数为1,B级为0.75,C级为0.5,D级为0.25。最后按照得分评为优秀(86-100分),良好(70-85分),一般(50-69分),较差(30-49分),差(29分及以下)五个等级。

三、信息科技课堂观察量表运用的长远意义

信息科技课堂观察量表,最直接的作用就是给了老师们有目的、有选择地认识课堂的机会。课堂是复杂且变化的,课堂观察量表反过来导引课堂设计,从根源上让课堂设计更贴近课程要求及学生现状。

课堂观察量表能客观评价教师的课堂优劣,直观得出学生接受程度。长期进行课堂观察,能让教师提升教育机制,注重学生长远发展。教师热衷科研,积累数据,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一个爱钻研的老师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感受。

在信息科技的课堂阵地上,利用课堂量表,探索学习模式,迭代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在提升信息科技素养的同时,使其成为自我导向的终生学习者。

参考文献:

[1]王鑫.大数据时代的课程教学[J].南方出版传媒,2019(1).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