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不管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小学每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十分重要。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一般是以大量的阅读文本为依托,从浅到深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知识积累、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学生正确阅读观的树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事倍功半”、甚至“事倍功无”的问题。为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本文着眼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尝试提出一些改进阅读教学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的概述

(一)阅读教学的的内涵

2022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感受语言文字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了阅读教学的总目标是什么。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它虽然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它还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整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积极理解文本,从中产生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获得思想上的启迪。但是也有学者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重点研究学生阅读的问题在哪,产生问题的原因何在,怎样使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提高阅读能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是处于引导者的地位,学习的主体是学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要求,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也在随之改变,阅读教学的策略就需要我们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1950 年教育部拟定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最早把“阅读教学”这一名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方面。

(二)阅读教学的特点

1.层次化

整个小学阶段被分成了六个年级,跨度比较大。新课标中将小学的六个年级分成了 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这三个学段,并对这三个学段的不同阅读教学目标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在新课标中,小学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侧重,并随着学段的提高而逐步提高难度。这个情况就决定了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学段进行分层教学。因此,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层次化。

2.实践性

阅读,是要出于兴趣和求知的阅读,不是出于背诵和记忆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给教师的建议中》也多次提出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爱上阅读,扩充学生的优秀作品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供支撑点。影响这些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师的阅读教学,因为阅读教学可以真正地帮助学生有更好的阅读,使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发挥到淋漓尽致。

3.阅读教学的地位

阅读教学这一活动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合理的阅读教学活动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快速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同时在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想象力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时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读为主的,其中阅读教学就占去了大部分的课时,需要老师和学生花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对待它。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语文教学在听说方面的训练逐渐增多,但即便如此,阅读教学的首要地位仍然是不容撼动的。在阅读教学中有个最基本任务就是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具备了较好的阅读能力,人们才能维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和传播知识的媒介依然是书本,因此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依然是大量的文本阅读。即便现在处于互联网时代,也需要人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如果没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也只能望“网”兴叹。现在知识的更新换代处于高速阶段,这就要求人们一定要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正是人们在校园阶段就要去完成的。所以如果在学校,教师没有去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当他们离开校园以后,就很难吸收新的知识。相反,如果他们在校期间有了较高的阅读水平,他们就能独立阅读。等以后他们完成学业,走出校门,他们依旧可以随时随地在文本里畅游,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从而获得更大的自我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联系不紧密

目前,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在“唯分数论”的影响下,在阅读教学的备课阶段依然停留在要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的就不教甚至是不碰触。这种以考什么为教学重点的阅读教学脱离了阅读的本意。这一类教师重视的不是让课堂延伸到课外、让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学到更多课外知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他们重视的是在每一次考试中,学生到底能拿下多少分。

(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喧宾夺主,学生变为了被动学习者,他们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在学习中往往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忽略了学生想学什么。有一部分老师的课,教学过程十分精彩,表现形式也十分多样,整节课更是十分的热闹,当然学生的学习表现也十分的优秀。在一些问题上,教师还没说完,学生的答案就已经从口中说出来了。看起来学生仿佛可以脱离教师自己找到答案。但是在这里,其实教师只是在简单答重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没有让学生在这一节课中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学到新的知识。换言之,教师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三)阅读教学活动中朗读缺乏指导

听说读写四部分是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活动,这四部分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做到四者平衡布局,但是现在很多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重形式比实际多。在实际教学中,读这一部分成为了老师让学生“表演”的形式,过分追求各种形式的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该怎么读,怎样才能读出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当学生读得不到位时,教师应该及时指出,而不是放任不理继续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

三、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教师注重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孩子的知识储备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见闻、能力、水平等多方面,因此教师从低段开始就要做好孩子的知识储备,注重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这有利于学生之后不同学段的学习与提升。

(二)扩大阅读量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切语文教学可能性的的基础,只有阅读量提高了,听说读写这四部分的能力才有可能有提升。阅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让学生不要只是立足于手中的一本语文书,更要学会借助外力。例如学校的图书馆,是学生能接触到各种不同读物的最便捷的场所。有了图书馆,教师在日常的语文课可以引导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选择各种书籍阅读。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的阅读量也会随之不断扩大。同时,作为一名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大量的阅读时间,缩短抄抄写写等机械作业的时间,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内外的沟通,教师可以多向学生推荐适合的文本或书籍,引导读合适的文本、看合适的书。

(三)加强信息交流和文化熏陶

信息交流除了人与人彼此之间信息的交换还包括文本向人们传递的信息。交流,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活动环节。它有触及人们思维触角的作用。在《课程标准》中也提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意文化熏陶,适当引导孩子读一些有用的古书。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为它经受住了时代的筛选和社会的淘洗,更是因为这些名著凝聚古人的智慧。如果我们的学生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他们就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提升。梁启超在谈到文学对人有四种力:一曰熏,二曰浸,三曰刺,四曰提,说明阅读对人的影响是至关深远的。那么在阅读文本的选择上,教师就要有选择地推荐、指引,让学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中国的四书五经、四大名著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些书的阅读有利于对孩子进行文化的熏陶。

(四)丰富学生的感受能力,强化表达意识

语文学科需要教会学生最重要的一个本领就是表达。而学生的表达能力最直接的来源就是阅读。不管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如果会联想自己曾经的阅读经验,选择更合适的话语去表情达意,那么我们可以说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就是成功的。因此,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对于文本中美词美句如何向学生诠释就十分重要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摘录背诵,慢慢将这些语言内化为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素材。在经历长期的积累后,学生的情感和语言会更多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一个质的提升,,不管是说话还是作文,学生都能够准确而又有兴趣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同时,作为教师应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表达的机会和情境,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自然强化学生的表达意识。随着感受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的表达意识也会不断增强。

(五)教师在教学中做到目中有生

教师必须做到“目中有人”,一定要想到我们教的是谁?他们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否能满足每一个不同个体的需要。在一个班级里,存在优生和后进生,因此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不能因为优生忽略后进生,也不能因为后进生就埋没优生。在涉及教学时,教师要思考学生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结果,还要思考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是否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六)教师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教师来说,在指导学生朗读中要讲求循序渐进。由短到长、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对学生来说,朗读要经历几个部分,首先是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朗读,其次是顺畅朗读,最后要求传神。具体到学生的训练可以分为:正确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晰——声音洪亮——停顿恰当——语气连贯——表情达意——速度适中——领会意蕴。

另外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时刻都不能松懈,要做到时时抓、处处抓。

四、结语

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参与对象都是会不断产生变化和调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未来只会越来越重要,阅读教学也只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是一个语文人爱研爱做的“课题。在未来如何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意识的转变和阅读教学策略的指导?这些都是我们小语人值得探究和思考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