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减”政策的发布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减负增效优化语文作业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挑战。“双减”政策不仅对课后作业设计作出了详细的要求,也是新时期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满足的最低标准,更是优化小学语文的重要参考。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立足“双减”政策要求,秉持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深入探究小学语文单元作业的设计策略,以期满足新时期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实际学习需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双减”政策发布至今,为小学语文作业形式、内容的设计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在教学实践中的成效不如预期,,部分教师无法平衡教学减负与学习增效的关系,造成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减负增效偏离初衷。而单元教学作为新课标的重要内容,为小学语文教学新时期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导向参考。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实际学情,以课后作业为导向研习单元教学理念,从而与时俱进地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最终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引导学生快乐成才。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必要性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更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侧重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新课标的发布与“双减”政策的施行都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地革新教育理念,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切实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践要求教师积极改进与创新作业设计,围绕减负增效要求与新课标理念,针对作业设计的形式、内容进行优化改进,从而切实发挥语文课后作业的原初作用,帮助学生通过寓教于乐的课后作业更高效地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最终构建教学现状的良性循环,真正提高整体教学成效。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策略
(一)强化生活性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立足学生现实生活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措施,也是帮助教师查缺补漏的重要路径。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设计时应站在学生视角,秉持强化生活性的原则规划作业形式与内容,从而发挥语文知识的生活性、实践性特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进而构建开放性的单元作业设计,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
(二)强化层次性
传统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以识为主的特征使得教师在规划作业设计时无法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化,高度统一的课后作业设计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实际学习需求,从而桎梏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在规划单元作业设计时应秉持新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差异性,依据实际学情的差异性重视单元作业形式、内容的层次性,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完成单元作业实现基于自身原有水平的提升,让每个学生都受益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学习思维与习惯,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的同时促进每个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强化思维性
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既要优化作业数量、形式、内容实现减负,也要发挥单元教学优势实现增效。传统作业形式以纸面形式为主,不仅极易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桎梏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在整合传统作业设计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认知特征与区域特色适当融入特色化内容,结合语文课堂教学与课标要求科学合理地优化与创新,从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启迪学生思考,充分锻炼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同时,真正将减负增效落到教学实处。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实践路径
(一)规划单元前置作业降低课堂学习压力
课前预习既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前提。小学语文知识难度相对较低,但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因此笔者会结合课标要求与实际学情,以教材内容为依托为学生规划课前预习作业,以小学生共性特征与喜好为切入点筛选课前预习作业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基于兴趣开展自主预习,进而充分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同时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切实减负。
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本教材单元内容是对我国不同节日的描写,笔者为锻炼学生自学能力,首先会通过万彩动画视频制作微课动画预习视频,引导学生识认包含“酸、醋、燃、腊、粥、褐、脏”等在内的34个生字的读音与笔画顺序。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的同时,要求学生熟读课文从而自主总结课文中不同节日的庆祝方式、内容,感受本单元文章的写作手法,最后要求学生在预习完后要总结收获与问题,进而汇总学生预习成效,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开展正式授课,切实减轻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压力,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编单元个性作业提高课后巩固质量
语文师应立足实际学情与课标要求,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难度,灵活调控难度,从而合理设计个性单元作业。在满足课标与“双减”要求的基础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具选择性的作业内容,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同时,切实保护学生自尊心与学习兴趣,帮助每个学生提高课后巩固质量。
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笔者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学习能等因素的综合考量,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划分为后进生、中等生、学优生三个层次,从而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类型供学生自主选择,第一部分为基础巩固类作业:1.设计十道本单元字词优美、意境优雅的段落填空题。2.默写单元课文中的生字。3.选择一名学生有感情地共同朗读课文。第二部分为拓展作业:1.依照本单元课文写作结构自选主题进行仿写。2.背诵本单元课文中的三篇古诗,并课外拓展一篇与描写节日相关的故事分享给同学。3.依据本单元文字内容自主绘画相关的节日庆祝画面。第三部分为提升作业:1.结合自己家庭过节习俗,任选一个节日撰写详略得当的介绍。2.依据本单元现代文的描写技法自主课外拓展选择一篇相似的文章分享给同学。3.任选一篇课文以自己的方式创作有感情的当堂演讲。三个部分分别对应三个层次的学生,笔者会要求每个学生最少完成两项内容,从而使后进生达成本单元学习最低标准,为其深层次地学习树立自信。使中等生能实现针对性突破,通过难度不同激发学优生的进取心,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基于自身原有水平实现共同进步。
(三)立足现实规划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践是帮助学生检验课堂所学知识,提高综合素养的唯一路径。落实减负增效,除了控制作业总量、优化作业形式,还应立足学生现实生活拓展作业内容。除了布置分层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学习需求,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站在学生视角以单元教学内容为导向持续优化与创新实践单元作业,从而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驾驭层次,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完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时,本单元教学内容与我国传统节日相关,因此在完成本单元教学后,笔者会秉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选择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小组,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以我国56个民族为基础,任意挑选一个民族通过互联网、图书、采访等方式总结所选民族特色节日、庆祝方式、庆祝内容等方面的民族特色,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以小组代表的方式进行课堂分享,通过布置实践单元作业,既能帮助学生切实减轻学业负担,也能充分锻炼学生信息搜集、表达交流、写作等能力,从而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结 语
“双减”背景下,常规作业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实际学习需求,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双减”政策要求与新课标内容为导向积极探索单元作业设计路径,从而通过作业设计的优化与创新切实落实减负增效的要求,为小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建林.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探索——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2):190-192.
[2]何捷.“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整体框架构想[J].江西教育,2021(35).
[3]苑艳艳.单元作业整体设计 撬动课后学习方式的变革——“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与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