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学习单因为其体现自主性、实践性和评价性的特点,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抓手。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目前,学习单设计面临开发时间不足、运用环节繁琐等问题,导致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教学价值。如何设计与应用学习单,如何围绕目标设计学习单,如何将学习单与小学数学的思维课堂进行有机融合,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学习单;小学数学;思维课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
学习单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自身学情而制定的学习方案。教师根据任教班级的学情,由个人或集体一同研究并设计方案,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的基本课型大致可以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在不同的课型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内容存在差异,因此学习单的设计也必须有相对应的策略。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思维课堂的基本课型出发,明晰学习单设计与应用原则,探讨学习单的编写方法,为教师开展学习单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
一、新授课学习单的设计与应用
在小学数学新授课之前,教师往往会设计课堂的前置预习单,通过课前预习单的设计与批改,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引导,课堂的侧重点也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上,这当然是有助于课堂的高效,但如果仅仅只是罗列知识点的设计还远远不够,还应该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如何、习惯如何、经验如何等。
新授课学习单的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学习单里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这种引导与启发,不仅局限于教师在学习单上设计的问题,还应包括教师在课堂中对学习单的有效应用,适时地对学习单中设计的问题进行点拨与引导,以此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在相互质疑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例: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的学习单开头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放假通知:2018年2月29、30、31日连续放假三天,3月1日正常上课。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当你看到这样一则放假通知时,你会感到高兴吗?为什么?
在课堂应用时,教师可适时点拨与引导,引导学生观察学习单中的日历,从中发现2018年2月没有29、30、31日。这样一来,就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年、月、日的兴趣,也为后面探究平年、闰年做好了铺垫,促进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二、练习课学习单的设计与应用
练习课在小学数学中占了很大比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练习单的设计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课堂上的应用通常也只是逐题解答,这样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经常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当然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策略指导下,我们所设计的练习课学习单应遵循梯度性原则和方法化原则,起到激活知识、激发思维、激励情感的作用。
梯度性原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设计的练习题要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呈现出循序渐进的梯度;二是设计的练习题要考虑到班级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思维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练习课学习单的方法化原则,是指要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方法引导,通过学习单引导学生感悟方法,进而在问题中思考实践,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点拨及小组的合作学习,从而达到强化学习的作用。
学生借助练习单,可以促进思维发展、培养核心能力,建立良好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练习单的批改,获得反馈信息,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价教与学的质量水平。
三、复习课学习单的设计与应用
复习课的学习单设计和练习课应当有所不同。复习课往往是对大量知识的总结与梳理,所以这时不能简单地采用习题的形式,也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往往是零碎的。怎样通过学习单起到引导的作用才是教师应苦心钻研的。
复习课学习单的设计要遵循发展思维原则,问题的设计不能只是简单重复之前所学的内容,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梳理的过程中让自己思维得到发展,所以复习单的问题设计,尤其是贯穿单元内容的问题,要有给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的价值,通过问题讨论,促进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从而打开学生的思路,教师在师生互动中帮助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方程”这单元的复习课学习单,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1.什么叫等式?什么叫方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准确叙述,独立完成)
2.怎样解方程,你能具体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完成)
3.怎样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般步骤是什么?(小组讨论完成)
四、学习单的编写方法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学习单,编写时都应遵循可操作性原则。教师在进行学习单的设计时,要确保目标、过程、方法、评价的一致性,使学习单能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和生生互动时,也要易于操作,提升学习效能。
问题设计是学习单的核心,它的编写可以集科组教师之力共同合作完成,完成时可以经过以下三个过程:
(一)个人编写,形成个案
学习单的编写可以在科组教研组长的引领下,由同年级组内教师轮流编写,在个人编写的过程中,首先要结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并且目标要具体、可操作,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及认知规律;紧接着教师还要研读教材,有机整合教学内容,并根据学情需要,确定教学方法,制定评价方案,最终完成学习单的初案。个人编写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水平与学科教学水平。
(二)组内研讨,形成共案
经教师的个人编写而成的学习单初案,还要在科组内由全组教师对之展开研讨与修改,在科组教研组长的组织带领下,对学习单上的问题设计进行商议与讨论,使学习单的设计更加符合本年级学生的学习所需,最终让问题的设计更具有针对性,评价的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三)微调完善,完成定案
经过科组内共同研讨后完成的学习单共案,还需要经过两次的微调完善:一是课前微调,教师根据本人任教班级的学情做出微调完善,使之更加紧切合本班学习所需,真正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二是课后微调,学习单使用过后,教师根据学习单在课堂上的使用效果和学生的反馈,进一步做出完善调整,使之更加科学完善,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单设计做好准备。同时将定案上交科组,由教研组长归纳整理,给来年教此年级的教师提供参考。
五、总结与反思
总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策略下,教师扮演的是求知路上的“指示牌”,学习单则是“路线图”。好的路线图能够帮助学生在不同的分叉点找到正确的方向,而形式化产物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迷失,失去了设计的初衷。因此,深入研究,不断地调整才能让课堂更新、学生更活、效率更高。
学习单的设计与应用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促进了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因此,学习单的设计与应用对学生和教师来说,是双赢的选择。然而现有的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也给学习单的高效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对教师而言,教师需要的备课时间更长、学习任务设计难度大;对学校管理而言,学习单的设计与现行学校管理体制最大的冲突在于课时安排,同时,学校也需要培育一支协作式的教师队伍开展学习单设计,搭建交流与反馈平台以推进学习单设计的有效开展。
当然,学习单的设计与应用还需要不断思考完善。作为一名身在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对学习单的设计与应用做进一步的研究,为学习单的实践探索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汪璐.不同课型下的“预学后教”策略的调整研究[J].华夏教师,2020.11.052.
[2]刘芳.“导学案”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刘畅.学生自主学习探析[J].教育研究,2014,07:131-135.
[4]项华.有效的学习单让课堂更高效[J].亚太教育,2016.25.010.
[5]马仁姣.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单”的编写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6]李磊.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单元设计研究——以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20.000407.
[7]张绮婧.个性化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单的设计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1015.37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