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古以来,重智的理念就深入人心,具体到幼儿教育当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也大多只关注幼儿的知识学习,忽视了他们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现本文从幼儿体育教学角度入手,围绕幼小衔接这一特殊教育阶段,谈具体的幼儿体育幼小衔接策略,以求提升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体育教学活动。
[关键词]幼儿体育;幼小衔接;策略
引 言
幼小衔接这一教育阶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幼儿人生中所面临的第一次重大转折期。两个学段无论是在教学方法、教学任务、教学手段还是学习环境等方面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容易让处于该时期的孩子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应,甚至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对此,围绕幼小衔接教学展开研究十分有必要。而相比于国外研究来讲,我国的幼小衔接研究起步较晚,并且视角单一,主要以成人的视角看待问题,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另外我国针对幼小衔接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主要学科,对体育教学这一边缘化学科的关注度并不高。那么,开展幼儿体育幼小衔接策略的探究便有利于丰富幼小衔接教学的理论研究与研究视角,并且对改善幼儿身体素质与增强幼儿体育运动兴趣,甚至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大部分幼儿对体育学习秉持着较为高涨的热情,而步入小学的儿童则呈现出热情减弱的情况,针对此情况,幼儿体育幼小衔接课程亟待丰富与完善。以下就针对如何实现体育幼小衔接有效教学展开具体分析。
一、以“学习故事”加强对幼儿的观察与分析
“学习故事”源于新西兰提出的一项儿童评价体系,是一种以记录儿童区域活动内的自由学习行为的新型教学模式,近几年被我国引进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与实践。将“学习故事”应用到幼小衔接的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辅助教师对幼儿参与活动过程中的兴趣、长处、心理活动及行为展开足够的观察与分析,进而对幼儿做到更为全面且客观的了解与认识。
如针对“夹包跑”的体育活动,当中要求幼儿学会夹包跳的动作,培养其动作协调性、弹跳力以及与同伴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真观察不同幼儿对夹包跳动作的掌握及与其他同学的配合情况,及时发现一些孩子的长处,并且以此作为切入点,给予这些幼儿及时的鼓励与指导。然而任何事情都有相对的情况发生,有部分幼儿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做出不当的行为,这时教师就要对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兴趣情况等展开更为细致的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策略。
总的来说,以“学习故事”来加强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与分析,不仅能够增强教师对幼儿的了解程度,以此设计出更为合理的教学策略,来推进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还对提升幼儿学习信心有着重要作用,让他们做足心理准备迎接接下来的难度较高、运动强度较大、运动量较大的小学体育学习活动。
二、以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幼儿主动参与
情境教学法,通过营造具体的情境来丰富幼儿的学习感受,促进幼儿投入知识学习中,让幼儿实现高效的沉浸式学习。幼儿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十分敏感且求知欲较强的时期,但由于他们年龄及认知水平的限制,一般无法自主开展探究,也很难对事物保持长久的兴趣及积极性。对此,幼儿体育教师可以借助最常用的创设游戏情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知游戏乐趣与增强学习兴趣,并有效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如针对“编花篮”体育活动的教学,其本身也属于一种游戏活动,那么重点就在于教师对该活动的组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公布游戏规则:“孩子们手拉手站好,一名孩子将自己的一只腿放在旁边两孩子的手上,单腿站立,然后,孩子依次将自己的一条腿放在另一小孩的腿上,所有孩子将腿搭好后,最开始那个孩子的腿放在最后一名孩子的腿上,开始游戏,边单腿跳边唱儿歌:‘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篮’,要求参加游戏人数应在三人以上,若其中任何一个孩子腿掉下来,便需要重新开始游戏。”这种详细又真实的游戏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且逐渐形成团结协作与坚持不懈的品质,这对他们进入小学后与同学的相处及对学习的态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以科学评价体系矫正幼儿不良学习习惯
幼小衔接阶段的体育教学,教师不应忽视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要通过采取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意识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针对幼儿的情绪特点,教师要经常性地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因为此年龄阶段的孩子一般情绪都不太稳定,容易受别人的语言影响,或失落、或欣喜、或被鼓舞,并且大多数的孩子也更加希望得到老师、同学、家长以及他人的肯定与表扬,这会成为他们体育学习的助力、推力。虽然要以鼓励评价为主,但教师也要注重在教学当中恰当、及时地指出幼儿的学习不足,切忌不可盲目鼓励,逐渐将教学评价升华为一门艺术。像针对“两人三足”体育活动的教学评价,强调通过活动的开展锻炼幼儿的下肢力量,发展身体的平衡性与协调性。当中要求幼儿们能够相互协商,一边喊口号一边走,而当中有一两支对队伍由于事先没有进行有效的商量,便导致该组幼儿没走几步就开始摔跤。在这时,教师便要及时指出不足,通过引导与练习,让幼儿之间学会协商,同时学会不断调整来适应别人的节奏,进而培养他们共同参加活动的默契。而在所有队伍都能很好地开展“两人三足”活动的情况下,教师也要展开鼓励性评价,增强他们参与活动的信心。
另外需要我们考虑的是,针对学生不同时段的心理活动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那么幼小衔接的评价方法的科学、全面、均衡则是研究评价衔接的关键,课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有总体评价,针对课程的具体表现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将每个环节的关键点的学生具体表现进行评价,所以评价应该贯穿于整节课。在点评幼儿与小学阶段的学生表现时应该避免排名等目的性较强的点评,多以赞美肯定为主。要全面地去评价学生,像出勤率、人际关系、认真的学习态度这些都容易被忽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审视、自我纠正、自我反思,并要让幼儿学会互相评价,正视他人的长处并积极学习。在幼小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体育评价至关重要,用好了能让教师的体育教学事半功倍,但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及时且恰如其分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对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矫正也有着非常不错的作用与价值。
结束语
总之,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关注体育课程的终身化与生活化,使幼儿体育教学与小学体育教学实现良好的衔接,推进技能的难度及数量得到逐渐提升,对幼儿体育发展及实现良好的幼小体育教学衔接有着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作为奠基阶段的幼儿体育教学,要求教师通过采用“学习故事”模式、创设教学情境以及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等方法,对幼儿进行观察与分析,并提升幼儿课堂参与积极性与矫正幼儿不良学习习惯,切实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杨艳霞.强化秩序感培养 助力幼小衔接——幼儿园体育活动探索[J].体育视野,2021(9):2.
[2]徐俪玮,秦星.基于幼小衔接的幼儿体育游戏课程设置的思考[J].灌篮,2021,000(009):P.95-96.
[3]李岩.育养成教育之花 结全面发展之果——谈如何在幼小衔接中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J].学周刊,2022(27):190-192.
[4]赵颖.幼小衔接视域下幼儿园大班体育课程优化策略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2.
[5]杨艳霞.强化秩序感培养 助力幼小衔接——幼儿园体育活动探索[J].体育视野,2021(09):99-100.
[6]张洁,季志彬.区块链背景下“幼小衔接”体育活动实践研究[C]//.“十四五”成都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21:231-233.DOI:10.26914/c.cnkihy.2021.00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