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核心素养为导向,使学生获得“四基”“四能”为教学课程目标,确立了我国数学的学习方向。数学是我国各教育阶段的必修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知识比较抽象,知识点较高,需要较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是小学生学习的难点,小学数学需要主动借助教学方式的创新,带领学生主动学习进步。文章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需求,探讨了生活化趣味教学的有效实践策略,希望能够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教学;实践;探析
新课改下,各学科教师均意识到了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将满足学生需求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小学数学同样如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科学习难度较高,不愿主动参与。为确保教学效果,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以知识点重复讲解为主,模式单一枯燥,难以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违背了新课改精神。生活是学生的第一所课堂,是学生熟悉的求知场所。身为自然学科的数学天生具备强烈的实践色彩,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将生活引入数学教学,实现趣味学习。
一、生活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高涨的学习兴趣能够驱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开动自身思维,积极接受知识,最终实现学习效果的进步。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烈,难以长时间集中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中,其更需要学习兴趣的助力。教学导入用时较短,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将生活化理念与教学导入结合,使其运用日常生活经验接触认知数学知识,了解所学内容,积极加入数学课堂学习之中。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四《观察物体》一部分时,与教师讲解相比,生活化的实际物体观察显然更加直观生动。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搭积木游戏,设置教学导入。教学开始后,教师就可以主动进行积木的拼搭,鼓励学生猜想拼搭的内容,吸引学生的目光。有趣的游戏立即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师的操作,教师可以将积木拼搭成不同的形状,并不断提问:“这个形状由几块积木组成?”在学生心中建立立拼搭形状与积木数量的联系。最后,教师参考教材53页的示例拼搭,有意将一个方向面向学生,实现教学内容的结合。
二、生活情境,理解难点内容
数学学科拥有为数不少的抽象知识。小学生的思维仍以直观、具象为主,如何使其有效理解抽象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难题。教师不妨运用生活化理念,基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知识迁移,更加有效地理解难点内容。
在学习四年级上册四《运算律》一部分时,乘法分配律的知识将乘法、加法结合,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购物的情境,向学生展示一套衣服,说:“多么好看的衣服啊! 这件上衣30元,裤子50元,如果给自己、爸爸和妈妈各买一套,需要准备多少钱呢?”,邀请学生列出算式计算。有的学生将三套衣服分为三件上衣和三条裤子,分别计算价格,相加得出总价,列出了30×3+50×3的算式;也有学生将三套衣服视为一套衣服的三倍,将一套衣服价格与3相乘,列出了(30+50)×3的算式。衣服总价不变,两种列式方法得出了30×3+50×3=(30+50)×3的结论。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别上台,讲述自己列算式的理由,引出教学内容。生活情境将抽象数学知识与具象生活经验连接,实现了学生认知的映射,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大大降低,有效保证了教学效果。
三、走向生活,锻炼数学知识
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了数学,其又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因此生活化教学的目标之一即为使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小学生好奇心强烈,性格活泼好动,借助生活实践活动,使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正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也可以带领学生在真实生活发现数学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点,在所学知识运用中体会求知的快乐。在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走向实际生活,设置实践活动。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五《方向与位置》一部分后, 本部分班级中组和座位的编号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关系密切,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活动,在实际教室中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首先准备写有数字的纸签,随机选取一位学生进行两次抽签。第一次的数字代表班级座位的组,第二次的数字代表班级座位,依据数字将“红花”在传递至下一位学生,再由其进行两次抽签,依此类推。这样的实践游戏生动有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愿,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锻炼了所学知识,收获到数学学习的喜悦。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生活化趣味化教学不仅意味着教学方式和教学氛围的改变,更在潜移默化间强化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将数学运用于实践的意识,具有不可忽视的应用价值。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主动行动,积极挖掘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发现其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有效把握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其以多样化的面貌、易于学生学习的形式展现,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小学生在其驱使下主动参与其中,自主发现思考知识,品味数学学习的乐趣,实现趣味横生的教学,回应新课改要求。
参考文献:
[1]何伶俐,王高悦.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体现——以北师大版《乘法分配律》为例[J].成才,2022(15):39-40.
[2]马进.“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22):75-77.
[3]钟芬.趣味教育方法促进小学数学高段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策略[C].对接京津——区域发展基础教育论文集,2022:50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