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作用,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理论学科的重要基础,能够使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但高中数学课程的抽象性与理论性特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导致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难以掌握提升数学学习水平的有效技巧。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引入问题导学法来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实现提升学生高中数学学习水平的培养目标。本文将介绍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以供相关教育从业者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
对很多学生而言,高中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很多教师仍采用单向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很容易丧失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热情,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也难以实现有效提升。问题导学法则是一类借助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展开深入思考与探索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调研或合作讨论来寻找问题答案并予以解决,让学生的认知思维水平与能力素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下面将对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展开介绍。
一、结合学生兴趣要点进行问题设计
学习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内在驱动力的激发,兴趣作为学生内驱力的重要组成,需要被教师有效调动并激发,才能让学生拥有学习数学的意愿,将自身视作数学学习活动的参与主体,在自身的积极努力下提升数学学习水平。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学生的语言行为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来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将其与引导问题设置进行融合衔接,方便在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实践过程中利用兴趣点提升学生的专注度,让学生能够在求知欲的驱使下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必修二《面积公式与体积公式的应用》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动物学知识以及建筑学知识感兴趣的这一特点,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蜜蜂搭建蜂巢的纪录片,展示蜂房的正六边形结构,并从中引出问题:“为什么蜜蜂在搭建蜂房时会采取正六边形作为其正面结构,正六边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有着何种应用优势”,从而激发学生对正六边形几何知识的兴趣与求知欲,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对正六边形的紧密排布特点展开思考与探索。
二、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学生难以找到抽象知识概念与自身经验阅历之间的衔接点,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困难,无法有效提升数学学习水平。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在问题导学法教学实践中将数学知识概念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学生感到熟悉、亲切的日常生活场景作为问题导学法的引入点,让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的实践经验更深入地理解抽象数学知识概念的实际内涵及其应用场景,从而降低数学学习的整体难度,方便学生更高效准确地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问题解决过程中。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燃气烧开水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问题设计的引入,让学生探究旋钮角度、燃气流量、火力大小、烧水时间等不同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组织学生通过测量烧开相同体积水时旋钮角度与燃气耗量之间的关系来构建二者的函数关系,并寻找最省燃气的旋钮调节角度值,以便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三、衔接社会热点事件拓展思维领域
数学并非高屋建瓴式的纯粹理论学科,而是在社会发展与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是现代科学体系构建的主梁之一。为强调数学学科的实践性,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师需要在应用问题导学法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时将问题设计与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衔接,让数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小规模的课堂中,而是能够与丰富的外界信息建立强有力的关联,利用社会热点事件为学生扩充更多与数学相关的知识内容,拓展学生的认知思维与视野领域,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例如,在学习必修三《算法初步》时,教师可以从明星歌手的新专辑热点事件作为问题导学法的引入,让学生思考常见音乐流媒体如何根据用户听歌历史为其精准推荐符合用户口味的歌曲,由算法初步知识拓展延伸至前沿科技领域中大数据统计分析与云计算技术的相关知识内容,让学生理解算法的发展历史、应用前景以及与数学学科的紧密联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以单向灌输为主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观能动作用,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自我意识,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道路上的自主驱动者,实现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类具有充足先进性以及广阔应用前景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成为高中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体,使兴趣与求知欲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驱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教师需要合理应用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让问题引导学生在高中数学知识海洋中尽情遨游。
参考文献:
[1]王世和.浅论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1(35):69-70.
[2]刘飞.探讨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1(35):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