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寄宿生的在校生活问题往往成为家校之间不和谐的焦点。正确引导家长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使其全面发展,已到了刻不容缓之地。笔者通过对课题《构建乡镇寄宿初级中学专业型家长委员会的行动研究》一年的研究,探索出构建乡镇寄宿初级中学专业型家长委员会的有效途径。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为大家拓宽育人渠道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构建;专业型家长委员会;做法;感悟
一、成立专业型家长委会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封闭的寄宿乡镇初级中学。农村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的家长教育十分普遍。在校学生中,需帮助的学生(学困生)相当普遍。开展家校合作共同育人是我们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开展家校合作的一个关键群体就是家委会的建设。我校原来家长委员会的成员素质参差不齐,成立初没考虑到他们的职业、行业和专业因素,自身的能力、素质无法起到家委会之作用。
因此“构建乡镇寄宿初级中学专业型家长委员会”的行动研究启动了。通过这个研究旨在探讨构建一支具有专业技能的教育同盟军,使家长委员会真正起到学校教育的辅助和补充作用。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者联动。
二、构建专业型家长委员会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推动对学校 、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机制的探索。二是有利于教育活力的形成。家委会代表家长行使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评议权,能有效地促进家校沟通,避免教育管理的疏漏和脱节,为教育的科学发展增添持久活力。三是利用好专业型家长委员会,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拓展和整合。四是培植好专业型家长委员会,有助于推动家长和家庭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家长群体形成共同的、科学的教育观。队伍素质水平的整体提升,必然会带动家校共育的发展。
三、构建寄宿制中学专业型家长委员会的策略
(一)家委会的成立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家长委员会的建设不是一个权宜之计,而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学校还是家庭,在育人理念上,都应由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转型,立足于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要带头转变现有的课堂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认识到家长参与教育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应把来自家长的监督作为改进教育管理的突破口,建立家长委员会,引导家长、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树立系统培养观念。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二)明确专业型家委会的功能
1.家委会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延伸。家长委员会的功能定位,应由传统的知情联络向辅助、监督和示范等转型,从功能单一走向功能多元。
2.家委会的“讲学团”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专题讲座主讲者。学生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其中不乏行业先进典型、创业成功和家庭教育“内行”者。参加校外实践学习,使他们在保健、法制、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新时代农业、企业发展与运作等方面受到教育,为学生讲述社会行业知识和成长、成功经验,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艰苦奋斗意识和励志成才意识等。
3.完善家委会的职责。家长委员会代表的认定资格和条件,由“指定委派制”向“公推公选制”转型,确保家委会代表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发表不同声音。只有这样,家委会的代表们才能够与学校紧密协作,积极、高效地为学校和学生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4.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建章立制,实现家委会建设由随意性向规范化转型,管理由松散型向学习型、专业化转型。要改变家委会“形式上的参与者”局面,学校须给予家委会实在的参与权,明确家长的教育决策权、校务监督权和办学建议权等。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职责管理制度,明确和细化定期沟通协调的议事机制、评价机制以及对家长开展培训的组织机制等,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对构建专业型家长委员会反思
一是构建乡镇寄宿初级中学专业型家长委员会要考虑成员泄及的面要广。二是确保专业型家长委员会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三是确保专业型家长委员会的有效性。家委会要担负起学校的四个功能:关心和扶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主动配合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共管;督促学校贯切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沟通学校与社区、家庭、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
家长委员会作为家校合作的纽带和桥梁,其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构建专业型家长委员会更是调动家长积极性、集纳社区资源优势,协助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帮助处于转型期学校解决各种难题,共同建设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符合教育规律的现代学校制度。
参考文献:
[1]王强琳.论中学家长委员会的构建与策略[J].福建论坛,2007.
[2]陈立永.学校家长委员会建设范式的转型[J].教育科学研究,2011.
[3]覃学健.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职能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4]赵海云.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家长委员会的功能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