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浅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探究型阅读课预习单的设计和使用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探究型阅读课是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理念的课型。要开展探究型阅读课,指导好课前预习很关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还未会自主准确把握预习方向,教师应设计出一套适用性强的探究型阅读课预习单范式,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关键词】探究型阅读;预习单;设计;使用

探究型阅读课是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理念的课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预习单是指以小学课标为准则,以小学课文为依据,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和情感特点设计的呈现在纸上的具体的课文自学条目,着眼于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

笔者从教育教学理论出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设计出一份适合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使用课前预习单,作为中高年级探究型阅读课的常规性预习单。学生可以按照范式进行预习。常规性的预习单虽然针对性有限,但能扎实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笔者将从设计原则、具体设计及使用操作、反思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设计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课前预习的内容应该训练到学生的读、记、思、写等不同方面的能力。读,指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记,指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思,即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写,是记录,把预习时的所思所想形成文字,记录下来。

(二)发展性原则

课前预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发展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预习单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内容不宜过多,要体现出“精心设计”;题目难度也要由浅入深,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挑战,又要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有继续探究的欲望;设计要有新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其使用。

(三)可操作性原则

再完美的预习单,如果学生在实际应用时难以或无法完成也是徒劳,因此设计的项目操作必须简单可行。

(四)分层性原则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必然走向。因此,预习单也可以分必做题和选做题,设计难度不同的内容,以供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使用。

二、具体设计及使用操作

预习单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需求以及探究型阅读课的需要,设有基础知识、初读课文、我的感悟、我的发现和小练笔五个部分。

(一)基础知识

熟悉课文是有效学习的前提,而熟悉课文首先要解决字词障碍。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识字方法,所以大部分生字学生可以自学,而对于少数笔画数较多或者不常用的生僻字,则需要学生有意识记。预习单的基础知识部分可设计朗读课文和识记难记字两项。

1.我读了课文( )次。

读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能够把课文流利。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设定具体的朗读次数,越多越好,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主动多读课文。

2.识记难记字。

难记字一般来说是笔画数较多、易错易混淆字、生活中比较少用的字等,如果缺少有意识记,很容易忘记。常用的“加一加”、“换一换”、“编顺口溜”等都是很好的记忆生字的方法。设计识记难记字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思考,寻找简单的合适的方法把难记字深刻地记住。如预习《爬天都峰》时,有学生编了一个顺口溜识记生字“攀”:双木双叉织成网,大手底下向上爬。既形象地识记了字形,又巧妙地记住了字义。

(二)初读课文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会思考的预习,才是有效的预习。因此,初读课文后的思考是预习的重点。这部分可设计概括主要内容、绘制思维导图、重拟课题并说明原因、提出想要探究的问题四个层次的内容。

1.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检查学生初读效果最直接的方法,能考查学生是否能通过自主学习读懂文章,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2.绘制思维导图。

由于思维导图具有激发思维、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好处,在初读课文后,学生根据自身对文本的理解绘制独特的思维导图,除了基础的线条和文字,绘制时还可以添加不同的色彩,特殊的形状,有趣的图案,有利于个性的张扬,也能充分体现个体思考的多样性。如:学生在预习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时,结合了课文展现的乡村特点及个人生活经验,创作了独具个性的思维导图。

四年级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思维导图

通过观察图片可发现,该生在了解作者,梳理课文方面把握得比较好,但在掌握写作顺序方面不够准确。因此,老师通过检查预习单的思维导图,基本能了解学生预习后对文本的掌握程度。

3.重拟课题并说明原因。

重拟课题就是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根据自身对文本的理解,给文本重新拟一个题目。新题目不一定比原课题好,它只表达了学生初读课文后的主观看法。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思维之间肯定会有差异,小学生的思维与成人作者之间也会有差异。因此,重拟的题目能体现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在预习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时,不少学生重拟的课题是《蝴蝶的家在哪里》或《哪里是蝴蝶的家》 ,理由是整篇课文都围绕“蝴蝶的家在哪里?”这个问题来写,可见学生已懂得课题是全文内容的“浓缩”。

4.我最想探究的问题。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和下册的教科书都出现学习提问题的阅读策略,可见学会提有价值的问题是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的技能。同时,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所以设计“我最想探究的问题”这一预习内容,在预习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后通过思考、分析,提出自己最想要深入探究的有意义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张扬学生个性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在四年级下册《天窗》的预习中,我班一学生提出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夏天暴雨来临时屋子那么黑,为什么不点蜡烛?这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思考,所以我专门在课堂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并让该学生回答,该学生很快给出答案:“因为乡下人节俭。”可见,虽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值得深究,但是也反映出学生的独特思维结果以及对文本一部分内容的思考和探究。

(三)我的感悟

“我的感悟”要求在学生朗读课文后,直接在语文书上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画出来,并尝试把感悟以批注形式写在旁边。设计这部分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重点词句段的品析及个人感受。写批注能体现出学生独特的眼光和情怀,也可以使学生阅读时更专注,促使其边读边思考,提高阅读水平。

(四)我的发现

“我的发现”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写作特点。预习时先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发现,培养学生对写作技巧方面的敏锐性,对学生今后写作时有意识地运用写作技巧有一定的帮助。当然,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困生来说,要自主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不容易,所以这部分可以作为选做题。

(五)小练笔

小练笔是习作练习的一种方式,与习作训练不同的是,小练笔紧随阅读教学,选材角度围绕文本,而且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生活,训练效果突出。重视小练笔环节,让学生提前关注小练笔训练内容所关联的段落,促进学生深入领悟文本,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水平的提高。(注意:这一部分是针对课后出现“小练笔”的课文进行的,如课后没有要求,预习时则省略。)这部分建议作为选做题。

三、反思

预习单的使用率越来越受高,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小学语文预习单是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研究的课题。笔者所设计的课前预习单投入使用一年多,学生根据预习单范式,已经基本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寻找资料完成预习,对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自主探究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当然,随着实际教学的使用反馈,相信今后还有一些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操作性的内容会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吴海琴.小学语文预习单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