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启发,在“双减”政策下,英语教学要做加法,教师要加强对教材的解读,恰当运用有效提问,灵活设计任务,巧妙运用小组合作方式,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对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生;思维
小学英语是学生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要打好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但是不能只是把英语学习固守在单词、句型和语法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能够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了解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等思维方法,辨别中英两种语言思维方式的异同,具有一定的逻辑、思辨和创新思维水平。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教师要在英语教学方法上做加法,加强对教材的解读,恰当运用有效提问,灵活设计任务,巧妙运用小组合作方式,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对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
一、以教材和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一)深入挖掘教材文本
教师备课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教材上的每一幅图,每一句话如果能经过仔细研究我们都会挖掘到很多深层次的内容,要关注文本、图片之间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如果教师的备课只停留在书本表面,学生的高阶思维就得不到启发。
很多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拿到一课的内容,关注更多的是学生要掌握哪些单词、句型、语法知识,这虽然是必要的,但是还要更多的关注如何将这些内容串起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比如PEP8 U3 B Read and write中突然出现了一只小狗,大部分老师都是只根据Read and write中出现的图片和文字内容去让学生描述。但是实际上在B Let’s learn中这只小狗就一直在。我们就可以在复习Wu Binbin’s family ‘s trip中引导学生去找短语图片中的共同点,学生就很容易发现这只小狗,进而过渡到Why there was a dog?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狗会在这里出现。这样学生对语篇的学习就有一个连续性,更容易帮助学生去理解。
(二)灵活联系学生生活
学生学习的内容如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去思考和我们学生的生活的关系。PEP三年级起点的这套教材,在经历了一次改版后,就是更多的融入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可以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比如在PEP6 Unit1 My Day这个单元中,讲述的就是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是深有体会的,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一日生活,通过聆听同学的一日生活安排,也能更加地合理去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
(三)恰当引入课外知识
现在学生能够接触社会的方式比以前多了很多,他们的课外知识也很广,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点,把课外知识与我们要学的内容进行有机地融合,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丰富自己的见闻,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海洋的浩瀚。比如在PEP8 Unit1 How tall are you?中,其实这个单元学习的主要是形容词的比较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内容,教材以dinosaur’s show开展的话题,我就借学生看过的电影《侏罗纪公园》的片断进行引入,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知介绍恐龙以及他们最喜爱的恐龙,列举了几个恐龙,进行了对比,自然引出形容词比较级,学生在想到如何运用形容词比较级的时候会以此联想出来。
二、以有效提问为策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策略之一,也是最富影响力的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的作用。英语老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很多,但是很多问题就犹如问三年级的学生1加1等于几一样,缺乏深层次的意义。所以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积极思考,教师应该进行的是有效提问。
(一)有效提问要注意提问内容的广度
注意提问内容的广度也就是说不能太局限,太局限就会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个地方,使得学生只会说一个内容。比如在PEP6 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 B 部分 Why do you like spring?除了可以用这个问法外,我们还可以用 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或者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n spring?这样学生就不会把自己的想法仅局限在Because I can....这样的回答上,学生可以有灵活多样的回答,这就取决于老师怎样通过提问去引导学生。
(二)有效提问要注意提问内容的深度
提问内容是否至停留于知识表面,是否有深度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中很多老师的提问都是答案很明显的,很容易一眼就看出来的,学生张口就能回答的问题不够有深度,无法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英语课堂也应该有留白,有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所以教师设计的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
三、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可以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课前和课后的任务设置更能帮助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通过有意义的任务设置,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一)课前任务驱动,新旧知识有机联系
课前任务的设置,要把学生即将学习的知识与以往学过的知识相结合,恰当引导,让学生的完成课前任务的时候不带有过多的负担,可以通过以往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梳理以往学过的内容,与即将学到的内容进行联系,帮助学生在课前更好地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比如PEP6 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 在学习这个单元A learn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复习我们学过的与天气有关的单词,在第一课时中我们已经学到了两个季节就是spring和winter,让学生用学过的天气有关的形容词去描述两个季节,可以查找更多的关于天气的单词去描述两个季节。这两个课前任务的设置的目的是:一能够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天气有关的形容词,二就是让学生用天气描述季节,对A learn中学习另外两个季节起着铺垫的作用,学生在完成课前任务的过程中头脑中会对另外两个季节也有思考,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会更有帮助。
(二)课后任务驱动,巩固拓展所学知识
课后的任务驱动,不仅仅是指作业,还可以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与拓展,比如我们在学对话课时,可以布置延续对话的任务,学生首先会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还会通过分析文本,结合单元主题,根据以往学习的知识,对文本进行进一步的拓展,能够更广泛地运用所学的语言。比如PEP6 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 B Let’s talk,课堂中讨论了Miss White’s favourite season is summer , because she likes summer vacation.顺着summer vacation,我就布置了让学生续编对话的任务,学生第二天的展示就很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就summer vacation展开了讨论,比如where to go, what to wear/do/eat.....将所学语言知识整合到一起,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比如根据单元主题,设计单元作业,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去完成任务,制作思维导图,主题手抄报,单元主题演讲都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和所长,将所学知识通过融会贯通,达到进一步的巩固与拓展,与此同时,更加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方法,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掌握了更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以小组为单词,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很多老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只是看起来很热闹,也多应用于公开课、示范课上,在常规课中并不适用。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除了让学生能够发挥集体的智慧外,还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互帮互助。这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来说都是有益的。
(一)对优等生,提升综合能力
优生在带领其他同学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在分配任务的及帮助其他同学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如何合理安排任务,如何协调,如何帮助同学理解消化知识点等。比如小组比拼记单词,优等生会带着组员去通过自然拼读等方法,一起记忆单词,对他们记单词也更有帮助。组员提出的方法和意见,也为优生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渠道,进而提升优生的综合能力。
(二)对中等生,提升对学习的信心
中等生平时在课堂上属于比较胆怯的,由于对知识掌握地并不是很好,所以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敢举手回答,在完成课堂任务的时候比较小心,但是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时候,可以从优生那里学到知识和好的学习方法。
(三)对后进生,提升对学习的兴趣
后进生一般情况下都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平时在老师和家长的面前感觉压力较大,对学习就更提不上兴趣,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同学的帮助以及完成自己可以完成的任务,极大提升了对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新课改的环境和“双减”政策下,教师要给自己做加法,不断学习和钻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思维的英语教学方法,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为各层次的学生提供合适的英语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快乐轻松地进行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李东.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王笃勤.小学英语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