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对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形成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创新意识

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首要目的就在于培养有所创新和有所发明的人,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前任做过的事情。”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策略,以课堂为抓手,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落实到课堂中。下面,我将谈谈自己课堂中的做法:

一、调控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快乐高效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一)创设快乐高效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要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首先要表现出自己丰富、具有感染力的情绪。学生在上课时对教师的情绪表现非常敏感。如果教师对所教学的数学课富有激情,通过面部表情、声调的抑扬顿挫、手势及整体的动作来展示这种兴奋,那么,此时此地此景,常常会“煽情”,教师的手势、目光、语调等等都会以一种信号传递给学生,这些都是教师与学生无声的情感交流,这些都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与自我成就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容易被教师的情绪所影响。

(二)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

课程标准指出课堂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应充分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来,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积极交流、沟通、理解和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感情思想及观念,以促进师生双方共同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创新意识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二、引导探索学习,诱发创新灵感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卷尺去测量圆的周长?”请大家试验一下。此时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然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测量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引导学生悟出可以把圆化曲为直的思考方法。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三、培养思维能力,唤起创新欲望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难题后,都会从心底升起一股兴奋感。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进而产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兴趣。例如,我在“梯形面积公式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问题:“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原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呢?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原梯形的哪两条线段有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这个梯形的面积?”我引导学生利用学具剪一剪拼一拼,渗透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将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进而推导出求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里面,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剪拼割补等方法,然后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推导过程,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也唤起了他们创新的欲望。由此可见,在课堂中教师创新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

四、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例如:在教学秋游一课之前,我列出了去秋游所需的项目。让学生预算一下需要多少费用。我先告诉学生现有班费多少,再要求学生调查秋游所需食物的价格。比如车辆费用、饮料、饭餐等需要多少钱。调查后绘制成表格,并要求学生思考探究:根据学生人数去购买各种小吃、饮料需要购买多少?有多少种购买方案?这样学生们三五成群,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们将各自的探究结果汇报给教师后,教师将较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种或几种加以表扬奖励。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有效的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快乐高效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凤杰.小学数学论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国学术论文网,2018,14(03):132-133.

[2] 王受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7,(120):134-135.

[3] 刘雅致.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数学园地,2014,(03):154-155.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