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教学重点开始由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转向学科核心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即思维的运转,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模式之一。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启发式教学的价值,立足于教学实践,着重阐述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启发式教学;实施策略
新高中教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了高中生政治核心素养的培养,涵盖了对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律意识、公共参与的培养。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学习过程性,有益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因而,研究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有效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高中政治课中启发式教学的理论概述
启发式教学旨在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与热情,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获取相关学科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将其应用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之中,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思想觉悟,自觉将政治生活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是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性理论知识堡垒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灌输式教学不同,启发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因而,启发式教学开始进入各位教育专家、学者和教师的视野,受到广泛的关注。
二、高中政治课中启发式教学的实施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内驱力,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感兴趣就会产生一定的学习期待和好奇,在兴趣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便能够主动地探究其背后潜存的相关知识,从而能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以师生对话、互动为主,主张教师坚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改变枯燥单调的课堂氛围,使得教室充满勃勃生机。启发式教学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进而学习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现阶段的高中课堂教学以基础性学科知识的讲述为根本,了解我国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现状,并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观,以正确地看待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旨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生全然身心的投入与课堂活动之中,会更有益于其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时运用启发式教学是合理且必要的,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将注意力始终放置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上,避免学习的刻板、局限与枯燥。启发式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理论与知识的连接,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获得应用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三、高中政治课中启发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将生活素材有机融入教学活动之中,启迪学生的政治性思维
高中政治学科中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包括政治、生活、社会、文化等方面。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原本就与人们的经济活动、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政治学科的特性,教师应当立足于教材,将其与生活中相关的素材有机地整合、融入到每一项教学活动之中,利用生活素材启迪学生的政治性思维,使学生逐步意识到政治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例如,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2.4.2“我国的社会保障”为例,该课讲述了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新指导思想与理念,重点讲述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与人民收入分配的关系。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抗疫生活,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王阿姨的大儿子所处的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破产,在家待业,儿媳正在家中待产,王伯伯因工受伤,腿上被打伤了石膏,无法正常工作,而王阿姨现已退休。目前一家人入不敷出,每个月还有房贷、车贷等要偿还,请问在这种情况下,王阿姨一家怎样才能渡过难关?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讨论,并谈一谈自己对收入分配的想法。并运用多媒体播放纪录片《中国社会保障纪实》的片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父母的生活经历,谈一谈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想法,从而引申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与形式。以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对没有收入的人民应当如何生存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借由视频引导学生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种类与形式进行思考,将学生的生活与学科理论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引发学生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学习期待。
(二)设置适配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本中的理论理论知识,其内容结构更偏理论化。这对与社会阅历尚浅、辩证性思维能力不足的高中生而言并不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情,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对学科知识产生抵触心理,在课堂上表现出无精打采的状态。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适配性的问题以分解学科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逐渐明晰知识的本质,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过程中,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3.1“伟大的改革开放”的教学中,该课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以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为教学重点。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可以借助互联网搜集在改革开放前后期间,社会生活的变化,以此作为导入课件。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改革开放。为了帮助学生深化对改革开放这项政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问题:1.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2.改革开放这项决定始于哪一次会议,由谁做出的?此次会议中还做出了哪些重要的决定,具有怎样的意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变?3.改革开放的进程可以概括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改革开放历程中出现了哪些先锋?在他们身上分别体现了怎样的精神?以指向性明确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文本之中,初步搭建知识框架,为接下来完整知识体系的架构做好铺垫。这种问题式教学情境能够驱动学生有意识地自主探索,有益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使学生在寻找、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感受到政治学习的乐趣,从而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启发式教学的价值。
(三)组织社会实践,拓展延伸启发式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开始步入新发展阶段,教师在课堂上对相关社会知识的机械式的讲解与分析已经不具有时效性,新时期的高中生思维活跃且个性突出,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性活动,延伸启发式教学,有效地将理论学习转为实践学习,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帮助学生全面地认知社会。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取向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围绕社会热点渗透学科知识教育,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1.2.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学中,结合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为学生布置课前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我国在疫情防控期间制定和颁布了哪些政策,并将其名称和内容罗列,制作成一个表格。在课堂伊始,邀请各小组代表展示实践成果,并思考以上政策是否具有共性?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便能够明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制定和颁布的政策是国家对民生、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医疗规范等方面的调控,旨在避免新冠肺炎疫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并基于此,运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告知学生我国现存宪法是一部以人为本的宪法。在学生阅读和知晓后,向学生发问:国家和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组织学生结合历史发展、现实生活与社会发展等相关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回答。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也需要积极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之中,倾听学生的见解,并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点拨与指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模式指向的教学目标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相契合,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够帮助和指导学生以更加全面、系统的视角来分析和整合政治知识。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当明确和把握启发式教学的内涵,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适宜地将启发式教学模式穿插、融入于教学活动之中,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与生活意识。
参考文献:
[1]赵继鹏,金娟.高中政治教学中灌输式与启发式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2020(8):1.
[2]沈春艳.探究德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吉林教育,202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