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语文的教学中,主体性的教学内容是需要教师重点教学的,通过主体性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能够让学生全面地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本体部分的教学需要结合现在素质教学的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能力。本文通过探究语文主体性教学的重要性,体现了主体性教学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参与课堂、进行练习三种方式提高语文主体性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体性;教学方式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要求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将素质和语文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无法展现自己的主体作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改进教学观念,充分利用课堂的转变让学生展现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拉近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让语文的课堂拥有更加和谐的学习氛围。
一、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在语文这门科目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前对学习内容进行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时更加明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能节省教师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精力和教学时间。在小学语文课程开展中,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后对教学内容自主的进行预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认识生字的方法。这样一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节省一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精力,将更多的时间都能够利用教学的重、点难点部分了。而且,通过一定的引导环节让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识字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增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一起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掌握更多的预习方法。通过学生的预习,学生就会在课堂开展前就积累一些学习方面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及及时地为学生解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又或者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对课文进行朗读,然后在课堂上利用“读懂了什么部分?”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进而帮助学生解决没有读懂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课堂效率更加高效。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出自己在朗读过程中存在疑惑的问题,然后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通过预习的形式开展阅读进行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的方法。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预习,能够更加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而教师能够更加及时帮助学生对其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教学中让学生保持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位置,引导学生在课堂开展中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掌握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拔苗助长》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已经要求学生预习过了,很多学生都觉得自己已经完全掌握这课的内容了。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对这篇课文主人公“农夫”的看法,要求学生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农夫好的方面和农夫不好的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小组之间的学生会一起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讨论思考,持不同想法的学生需要有自己的依据,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并且说服小组中的其他同学,学生需要再次阅读课文找寻支撑自己想法和观点的原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篇课文。
三、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语文的课后练习对于提高学生语文主体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要结合课本内容和学生特点,为学生布置适当的语文练习。并且,教师在布置练习的时候可以灵活转换作业完成形式,不一样的作业完成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春天》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练习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展现自己所认识的春天,然后在旁边通过语言进行描述。又或者在《家乡》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家乡的景色,然后通过不同的照片为其他学生进行展示,为了更加好地展示自己的家乡,学生就能够有充足的练习热情,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课文作者的写作感情。在要求学生进行练习的时候,教师要学会利用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
课堂就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构建的,因此,教师要让课堂成为帮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场所,充分利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享受到富有情感的学习过程,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更加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容.立足本体性教学内容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课例研究的点滴思考[J].都市家教月刊,2016(5):253-253.
[2]唐大林,谭志胜.关于语文本体性教学的思考[J].学园,2014(16):12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