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是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比起初中物理,高中物理的学习内容、知识点、学习难度都有一定的变化,内容变得更加复杂,知识点变得更加抽象,这些原因使得学生学习物理存在困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多媒体、信息、互联网、云服务等多种技术渗透进了教育领域,成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多项技术的到来给高中物理带来了“生机”,教师将教学与多项技术相融合,为学生打造轻松、愉悦学习范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难度的同时,还满足了不同学生物理学习需要。本文主要探讨多技术融合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优化策略。
【关键词】物理;多技术;高中;教学策略
在大数据技术日渐成熟的当下,多元化教学技术给高中物理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多技术融合教学给学生创设出了一个合作、自由、探索学习环境,符合改革教学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要采用多技术融合教学方法去创新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物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从而使“教”与“学”对立统一,让“教”与“学”均达到最佳的效果。为此,物理教师要积极采用多技术进行物理教学,将课内课外物理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采用翻转课堂技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启发学生物理思维。
例如,在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教给学生解决问题要通过现象去了解问题的本质。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技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自主预习课本,并在最后去总结预习、分享预习的结果,通过这种方法,重新调整了课堂内外的时间,将课堂学习权还给学生。有的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知识点制定了预习计划。预习计划分为预习目标、预习内容、预习总结、预习运用,如:
预习目标:1、掌握牛顿第一定律。2、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
预习内容:以牛顿第一定律-惯性性质和意义设计了填空题,物体的这种保持 或 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 性质。
预习总结:我学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我知道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我不懂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和运动状态是什么。
预习运用:在匀速前进的磁悬浮列车上,做了一个实验。将小球水平放在相对静止的桌面上,发现了小球发生了运动与列车的运动有关系,当磁悬浮列车加速前进时,小球向后滚动;当磁悬浮列车急刹车时,小球向前滚动。
有的小组利用wps绘制了《牛顿第一定律》思维导图,导图围绕物理史、牛顿第一定律内容、自己对第一定律的理解、第一定律五大类设计,如图:
随后,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预习计划或思维导图利用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投射到黑板上进行讲课,开展生讲师听课堂模式,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共同研究课程,通过这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突出学生是课堂主体及学习主动权,使得学生更加专注、主动地学习物理课程。
二、巧用Flash动画,丰富学生物理体验
教师可以利用Flash动画、投影仪、网络资源等教学资源,创造虚实学习物理情况,将静态教学变成动态教学,从而丰富学生物理体验。
例如,在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离心现象及其应用》一课时,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物体做离心运动的条件及离心现象,学会利用离心运动、现象去解释生活中的案例。依据本节课教学内容来设计研究问题:“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它所受的合外力恰提供了它所需要的向心力,如果提供的外力消失或不足物体将怎样运动呢?”随后教师从网络上选取离心实验视频给学生播放,在教学中可以利用flash动画,给学生模仿离心运动路径,最后给学生举例一些生活中离心现象,如洗衣机脱水、游乐场的过山车、链球体育运动,让学生随意选择一个现象,根据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现象或演示现象,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了物理学习难度,丰富了学生物理体验。
三、融合微课视频技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技术给学生总结学习重难点,再通过课后服务时间给学生录制难点解析视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电容器与电容》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本节课知识点和重难点制成一段微课视频,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电容器概念、电容器公式建立及应用;能够自主探究平行板电容器。难点是理解能量转化情况,了解充电、放电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记录学生学习难点和疑点,并将这些疑点和难点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归纳整理录制第二次教学微课视频,并将这两个视频一起发到学生学习客户端,让学生在课后可以随时随地的找出视频进行巩固和二次学习,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求学、问学心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技术融合给高中物理的“教”和“学”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为此,高中物理教师在采用多技术融合教学时,要利用翻转课堂来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开展物理教学,将抽象具体化、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容易化,丰富学生物理体验,最后再用微课视频技术,去抓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情况和物理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这种方法,打造物理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让物理教学变得有个性、有探究性。
参考文献:
[1]牟媛.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以电功的定量探究为例[J].物理教学探讨,2021,39(11):3.
[2]单立强.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下的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研究[J].明日,2021(16):0276-0276.
[3]郭建业.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融合[J].读写算,2020,1155(8):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