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策略探究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改也在不断地深化。当今时代,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各个学校教育的核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对于高中历史学科而言,家国情怀是其中重要的核心素养,历史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家国情怀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学习和探究历史时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社会责任、关注国家大事,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性

从中共十八大开始,就把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既能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又能促进德育工作的落实。我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文化自信是推动国家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将“国”和“家”紧密相连,让学生具备爱国意识,有助于文化自信的提升。

二、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的对策

(一)开发课程资源,搭建体验和感悟家国情怀的平台

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其中包括教材、参考书、图书馆、信息网络技术等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包括教材在内的各种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搭建平台。

如在学习《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时,我给学生提供了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的澎湃的故事《焚烧田契的彭湃》:他出生在广东海丰一个有名的大地主家庭,家里有“鸦飞不过的田产”,他舍小家,为大家,烧毁自己家至少70石租的田契,并分田地给农民。还参加了南昌起义,建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割据。1929年献出了年仅33岁的宝贵生命。学生通过这样的课程资源,在掌握工农武装割据知识时,也被彭湃的拳拳爱国之心感染。

(二)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国家大事,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引导

李大钊在《研究历史的任务》中指出“历史是有生命的、活动的、进步的,不是死的。”但教材受到知识体系和篇幅的限制,往往枯燥、没有丰富的情节不能触动人的心灵。因此我们把历史和现实紧密联系起来,给学生提供了解社会、关心家国大事的机会。

如在学习《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时,我播放了1877年清光绪年间山西河南旱疫并举,造成1000多万人口死亡的视频。还介绍了日本学者森村诚一从加害者的角度撰写了纪实文学作品《恶魔的饱食》,他冒着生命危险采访了原731部队人员,费尽周折挖掘出美国、日本等秘不外宣的大量档案资料,并亲赴中国进行现场查证,彻底揭开了731部队在中国进行活体实验以及细菌战的恐怖全貌。同时联系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的当下,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至上,团结全国人民坚决捍卫人民的生命健康。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学生切身感受到生在华夏何其幸,很好地落实了历史教学的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素养。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家国情怀

营造特殊的情感教育环境,让学生体念、感受历史,自然而生情。在历史课堂上老师一个重要的职责是建好宣泄情感的平台,“把真善美、假恶丑的原貌摆出来,让学生看个清楚”。情境教学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之中,体验感悟,引起学生共鸣,家国情怀自然而生,而不是苍白的说教和灌输。

例如,在学习《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这一课时,我播放《甲午风云》的短视频,当学生看到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决心撞沉日舰吉野号,“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的场境,心灵受到震撼,那种对日本侵略者的切齿之恨,对祖国和爱国将领的爱,对李鸿章的妥协退让之痛油然而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不需要老师声嘶力竭地讲,学生情感的闸门早已打开。

(四)转变教学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悟家国情怀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历史知识掌握,但学生参与度不高,情感体验较少。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主动参与课堂,自主获取知识,体验感悟家国情怀。

比如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近500位封建帝王中,秦始皇为什么称为千古一帝?”学生在下面议论:“开创了皇帝制度,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开创了专制主义封建制度”“统一文字”“促进民族交融,强化了华夏认同”……然后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让他们自主探究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影响。最后,我加以总结,秦始皇建立的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采取的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大一统成为中国人的正统观念。还课堂于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实现了价值观念的升华,有效地践行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和新课程标准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结论

家国情怀,既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培养学生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传授,也要关注情感升华,落实家国情怀,培养出有责任感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徐赐成.历史意识视野下的历史学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10).

[2]袁莉.涵养家国情怀,提升历史核心素养[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9(18).

[3]陆静.感悟有生命的历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12).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