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高中整本书阅读与项目式学习结合策略

万方网论文查重

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是当下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借助项目式学习的形式,让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充满自主的合作与探究,对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以下以《长安十二时辰》的整本书阅读过程为例,浅述高中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的一些教学策略与实践思考。

一、研究背景

(一)关于项目式学习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分组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自主研讨,积极解决面对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方法,发展技能和能力。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亦是要求教师将语文学习内容任务化,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语文活动中自主进行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因此,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和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要求非常契合,尤其是在整本书阅读的活动设计中,我们发现,将项目式学习与之结合,更能够发挥个体阅读、个性阅读之长,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生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读透一本书。

(二)关于阅读对象的选择

项目式学习的第一个关键要点,就是要建立项目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对于要探究的项目任务非常有兴趣。当下网络小说呈喷涌之势,迅速进入校园,成为很多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的学生甚至沉迷其中。数量庞大的网络小说质量参差不齐,青年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判断和鉴别,让人忧虑。因此,我们不妨将整本书阅读与项目式学习结合的研究对象指向网络小说,从选择、鉴赏、研读到延伸,一路引导,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自主阅读。

在与学生共同寻找阅读对象的过程中,我们对一系列纳入视野的网络小说进行了分类、推荐、甄别,选择语言典范、内涵丰富,具有较高思想水平和文化价值的作品。带着浓郁盛唐味道的《长安十二时辰》成为我们最终的选择之一。

二、确定学习目标,制定阅读计划

确定了阅读对象,接下来就要解决怎么读的问题。教师必然是需要首先对作品有深度阅读的,在作品中找到各个角度的可以“做文章”的点,然后对学生做有效的“阅读推介”,不止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更要促发学生研究的兴趣。《长安十二时辰》正好改编成了同名的热播电视剧,借助相关图片和影视剧中的精彩片段,能够营造出阅读活动的氛围。

这部作品作为网络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但人物关系不算复杂,故事发生的时间集中在十二个时辰内,地点就是长安城,所以线索梳理不难,初读也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就以“十二时辰”为限,要求学生进行了第一遍的快速阅读。

在这个阅读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制定了研读的目标和计划。目标的第一层次是理解小说内容,能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进行解读与思考;第二层次是深入了解书中涉及的唐代文化常识,能完成相关的小课题研究;第三层次是学习用对比、分类等方法,借古论今并准确表达,言之有物。同时设计了阅读活动记录手册,包括摘抄、笔记、感悟、评价、反思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要做过程性记录并形成交流,互相借鉴,促进提升。

三、整本书阅读和项目式学习的整合

(一)阅读与课题的综合

让整本书阅读与项目式学习整合,就不能只是带着学生读书,整点填空题简答题,写点读后感什么的,阅读活动的过程需要更加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在《长安十二时辰》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划分了初读、研读和延读三大步。

初读时,主要是完成目标的第一层次,学生的任务是分小组出一套阅读检测题,其中包括文本内容题、文化常识题、情节解读题和人物分析题。出题的过程如同完成一个小课题,学生要不断讨论甄选,最后定稿,还要对其他组同学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指出阅读过程中的长处与不足。这个过程既能让学生互相检测,全面细化阅读内容,也是让教师能够更多地通过题目,了解学生阅读过程中不同的关注点。个性阅读带来的不同视角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度全面地解读文本,也能够让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调整引导角度,唤起更大的研读兴趣,为更进一步的阅读活动做好准备。

研读关注完成目标的第二层次,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点,展开了小课题研究。学生们拟定的研究学习课题多半是围绕唐朝文化的,比如“从书中看唐朝的服饰与妆容”“从书中看唐朝的城市与建筑”“从书中看唐朝的外交”“从书中看唐朝的战事”“书中的那些大唐名人们”“书中的大唐符号”等,每组不同,但均要求从文本内容着手,先梳理总结书中相关内容,再延伸到相关资料信息,研究总结出自己小组的结论。研究不离书本内容,课题是阅读的深化。

延读的过程,我们一起关注了一个核心论题——大唐盛世与当今中国,哪一个更强盛?这同样是一个与我们的阅读内容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在前面两层阅读的基础上,这样的研究可以引导学生从政治、外交、经济、文化、教育等不同层面,寻找具体的事实、数据等资料进行对比,深入全面地探讨问题,让学生养成通过阅读思考当下的习惯。

(二)生成与探究的结合

当整本书阅读与研究式学习结合在一起,我们更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整个阅读应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体悟,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从学生生成的问题中去发现问题,变问题为任务,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在初读过程中,学生们出的题目中,有不少值得探究的内容,是需要教师进行提炼,并且引导全班同学进一步探讨的。例如“张小敬为救长安几十万百姓牺牲小乙这一情节,你怎么看?”这一问题就是学生在出检测题时给出的一道人物分析题,全班同学专门用一节课时间进行了讨论。讨论的重难点在于——为救长安几十万百姓牺牲小乙的生命,或保护小乙的生命而置长安几十万百姓的生命于危险之中,你觉得哪一种选择才正确?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这一问题类似“科尔伯格两难故事”。有的学生表示,“若我是小乙,会觉得不公平,甚至是产生仇恨”,能够站在不同的个体的角度去思考;有的学生认为,“不能以今天法治社会的观点去衡量与约束唐朝时候人们的想法和做法”,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有的学生强调“生而平等”,有的主张“大局为重”,还有的说“不能单纯以正误评价之”,能够以辩证的观点来对话文本。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书中张小敬等人物为救长安付出的努力,读出其中蕴含的责任感与信念。亦可结合“仁者爱人”,探讨何为“仁”何为“爱”;结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探讨何为“侠义”;结合第三题中张小敬的选择,探讨如何看待与衡量“生命的价值”。

在这样的生成与探究中,教师可以借学生对故事中人物和情节的评价,了解学生道德认知和发展的情况,并给予一定的价值观是非观引导,也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让我们的整本书阅读有更加多元的路径,更加广泛与深入的思考,更加综合的素养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而在研读与延读之后,我们还可以带着学生重读作品,更深入地探讨之前的种种问题,发现新的亮点,促发新的反思。

(三)合作与评价的融合

研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强调评价贯穿始终,我们的整本书阅读要与研究式学习相结合,也需要在每一个阅读步骤中以小组为单位,形成不同的阅读成果,并不断以评促读,进行多种方式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例如在初读后,教师结合学生的阅读笔记和出题情况,给出“老师的建议”,作为教师评价。在研读的小课题研究的每一步中,教师参与到各个小组的探讨中,引导学生阅读和研究,同时也带领学生不断互评自评,交流在小组合作研讨过程中的心得。这不仅是探讨学术知识方面的收获,更要小结思考研究一个课题的方法路径,以及分析团队合作过程中的经验得失。教师还制作了针对性更强的、更加直观的“《长安十二时辰》阅读计划综合评价量表”,来进行过程性评价。在延读之后,则给出了更加全面的总结评价思考题:1.自我评价:我的收获有什么?我的优势在哪里?我的不足在哪里?下次活动我想提升的重点是什么?2.小组评价:给每个组员评个适合他/她的奖,并写出颁奖词。

四、创新阅读活动成果展示

整本书阅读与项目式学习结合,也会改变阅读活动的展示方式。不再是单一的读后感,而是多层次的展讲、展演、辩论、书写。

学生自己出的测试题,会择优组成一本“《长安十二时辰》阅读攻略”;学生的小课题研究会分组进行带PPT的展讲,并形成课题研究的文字稿;学生的延伸讨论,会在一场精彩的辩论会的基础上升级成一篇篇的驳论文……成果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也可以随机应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公众号推文等形式。

当整本书阅读不再囿于语文课,当研究式学习带动起学生的自主与自觉,那我们的发现一定有更多的趣味和意义。作为教师,亦应更多地开发新的系统化的阅读活动或阅读课程,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