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意义上友善教育应该归属于道德与法治等科目,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往往忽略了友善教育,但是我们的课堂不管是什么样的科目都要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全面的培养。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构建中,教师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将友善教育融入其中,全面的培养学生,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的品质,让数学课堂的育人功能得以强化,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友善教育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因为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不强,所以在数学课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强调计算能力、推理能力和证明能力的培养,忽视友善教育,忽视友善教育对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的巨大作用。在实践中, 我们尝试教师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围绕友善教育来构建课堂,构建新型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友善的课堂氛围、课堂情境等中学习数学知识、感受学习乐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课堂上友善教育渗透的有效教学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改变自己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的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将友善教育渗透在课堂上,让学生在枯燥的教学中感受到道德知识对于学习的改变,全面的培养学生进步。在友善教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来设计新型的教学方法,更进一步的贴合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数学虽然是基础性的知识,但是因为学生的发展还不完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逻辑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清数学知识的条理。教师将友善教育全面地融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构建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课堂上友善教育渗透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深入把握教材,提高友善教育意识
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友善教育的内容,教师在教学前应该深入地挖掘并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友善教育的丰富内涵,更进一步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教学阶段,教师应该全面地教导学生,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课本上的专业内容,还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更进一步地教导学生如何和他人相处。以此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自身的行为,更好地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认识图形(二)》这节内容时,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一些平面的图形特征。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让学生利用图形卡纸进行拼、摆,直观地感受这些图形的特征。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帮助。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小学中的学生可以相互探讨,进行答疑解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掌握了学习内容,更收获了宝贵的友谊。教师将看起来空洞的友善教育巧妙地渗透在了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友善。
(二)构建课堂情境,深入感受友善魅力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应用中已经十分普遍,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增加。数学是理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使用比较刚硬的理性教学方法,并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引入情境教学,教师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放在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强,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内容时,就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构建一个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深入地掌握课本中的数学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讲,猴王要把自己的桃子分享给小猴子们,猴王说:“我一共有80个桃子,先要分享给母亲8个,我自己需要留下60个桃,剩下的桃就是你们的。”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知不知道小猴子能够分几个桃,是通过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呢?”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的进行思考,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运算,能够及时的算出小猴子最后会得到12个桃子。在这道题的解题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地感受数学知识,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但是这道题的创编还有着另一个功能,那就是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学会分享,学会与人为善。
(三)加强精神熏陶,把握友善教育时机
数学教学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以及逻辑力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探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良好的情感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思维逻辑力,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友善教育的渗透,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将友善教育全面地渗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知道在数学教学中,何时将友善教育渗透到课堂上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的感受其中的道德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游戏给学生渗透友善教育,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这样教师就有更多机会将友善教育渗透在课堂上,让学生深入地掌握教学知识。教师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鼓励学生及时讲出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理念,构建一个平等的教学关系。通过这种形式,更有助于教师渗透友善教育,让学生在良好教育环境中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表内乘法(一)》这节内容时,就可以根据课本中的内容,通过希沃白板的游戏功能给学生设计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乘法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游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学生可以小组中相互帮助,一起取得比赛的胜利,更加高效学习数学内容。
(四)结合生活教学,全面渗透友善意识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生活中的元素,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沉浸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更好地增加学生的感触。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匮乏,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引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时,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根据学生来设计教学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教师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此来落实友善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全面成长。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克和千克》这节内容时,就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称的图片,并让学生回忆,在逛超市的时候,有哪些东西是需要称重的?教师给学生展示一袋盐、一个苹果、一些黄豆,并给学生准备一台盘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称重测量。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实践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逐步的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构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学生能够迅速地掌握其中的内容。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构建中,教师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渗透友善教育,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全面的感受数学知识。教师以此来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构建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沉浸在课堂学习中,更进一步地渲染学生的情感,全面地推动学生发展。
【本文系汕头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立项课题“在小学生中开展友善教育的有效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GHB196)】
参考文献:
[1]高凤英.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探寻[J].新课程导学,2022(06):16-18.
[2]王朝弟.新课改下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摭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04):140-142.
[3]王柳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寻[J].新课程,2021(19):201.
[4]郭小婷.小学青年教师友善价值观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