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模思想,是数学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的思想。如今,对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仍然不够,其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教学方法上,以讲授法为主,将过多精力放在了知识、规律讲解上,且建模活动设计单一、陈旧,严重影响到了建模教学效果。为解决这个问题,要积极探索可行性的建模思想培养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建模思想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对数学核心素养理解片面
虽然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课堂教学目标,并且教材也随之作出了调整,但是高中数学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由于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究得不够深刻,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全面,致使其在教学时,依然将“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唯一目标,将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演变为“教教材”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单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也随之出现转变。但是调查显示,高中数学教师依然受传统教学理念束缚,将数学知识教学作为唯一的课堂教学目标,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种单一化的课堂教学目标,致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低下。
(三)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面对高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灵活借助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中,实现数学建模思想的有效落实。但是在调查中发现,高中数学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依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如此,致使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难以实现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建模思想培养策略分析
(一)深入分析教材,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建模思想
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学科的应用性作出强调。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数学教材在进行改编的过程中,也融入了大量的数学建模思想,在对许多知识的引入中,都是以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从中抽象出问题情境,并据此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落实数学建模思想的过程中,首先应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并掌握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并深入挖掘知识的来源以及数学知识的原型。其次,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目标时,还应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知识目标中,灵活借助教学中的重难点,寻找到数学建模思想的突破点。再次,教师还应围绕教材中的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公式等,寻找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数学建模思想落实的过程中,寻找到数学知识与数学建模思想的契合点,最终促使数学建模思想的有效落实。
(二)以概念、定理和公式为载体,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主要包括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定理的推理与证明、数学公式的推导等。实际上,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也恰恰是数学建模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加强数学建模思想渗透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概念、定理和公式为载体,从实际生活中搜集与其相关的素材,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从实际生活情境中,将数学问题抽象出来,运用相应的数学符号将其表示出来,最终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三)依托课堂练习,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在具体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也是对数学概念、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运用巩固的过程。同时,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必须灵活借助数学建模思想这一工具,对其展开分析。
(四)转变教学方式,强化数学建模思想渗透
在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时,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尤为重要。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受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作为课堂教学的关键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过分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面对这一现状,高中数学教师在优化数学建模思想渗透的过程中,应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灵活调整课堂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引领学生借助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建模兴趣。高中数学教师在优化数学建模思想渗透的过程中,应立足于当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内容、高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等,灵活借助小组竞赛、游戏等多种手段,精心创设特定数学情境,引领学生在数学情境的吸引下,积极主动思考,逐渐参与到数学建模过程中。
2.贴近生活强化数学建模思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关注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将生活元素与数学知识有机整合起来,努力构建“大数学观”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在开放性的数学课堂中,落实数学建模思想。
3.借助小组合作,强化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在具体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时,还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灵活借助小组合作的模式,引领学生在相互合作、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最终完成数学模型的构建。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要求。面对这一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立足于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紧紧围绕数学建模思想内涵,深入挖掘教材,以概念、定理和公式为载体,加强数学课堂练习,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优化数学教学评价,不断促进高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有效落实,最终满足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继祖.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分析[J].中学数学,2021(17):80-81.
[2]何正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学生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J].理科考试研究,2019,26(17):20-23.
[3]高莹.核心素养视域下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J].高考,2019(10):171.
[4]杨婧.将建模思想融入高中数学日常教学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18(29):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