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身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全,因此,教师便需要通过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也能够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数学课堂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和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数学;应用

前言

数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的学科,通过生活化手段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还能够强化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和数学有关系,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的深层含义,同时可以将数学应用于生活中,可以提高学生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初中阶段的数学对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效果明显,但倘若学生无法有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会导致学生难以消化课堂中学习的内容,对学生吸收知识存在不良影响,不利于推动新课程标准的落实。通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生活化策略的方式,不仅能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还能够深化数学内容的含义,如此一来,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由此,校方和教师需要重视在教学中积极通过生活化手段提升数学教学整体质量。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生活化突破重难点问题

数学学习期间,学生会遇到许多难点问题,对一些重点问题的理解有时也无法深入,这会影响数学学习的整体效果。对于此类状况,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可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将上述问题生活化,以提升课堂整体教学效率。以二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学习为例,生活中许多问题均涉及此方面的知识,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课本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问题相关联,指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分析、思考实际问题,并将之有效解决。如以“捐赠物资”为背景,设计习题:“为支援公共卫生工作,某食品厂打算派送一批物资,已知本次物资以饮用水与方便面为主,1箱饮用水与2箱方便面共计110元,2箱饮用水与3箱方便面共计180元。提问:(1)列出题中等量关系;(2)1箱饮用水与1箱方便面价值多少?”通过问题(1)学生能够准确找出“1箱饮用水+2箱方便面=110元;2箱饮水用+3箱方便面=180元”等量关系,联系已学知识设未知数“1箱饮用水x元,一箱方便面y元”,并顺利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经计算可知:2x+4y=220,y=40,x=30。在此基础上教师对题目进行调整,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学生也能够准确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进行解答。在此过程中学生数学思维得到发展,能够从简单或复杂的实际问题中准确找到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数学知识得以有效内化与利用。同时,基于实际问题解决,学生对数学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利于其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开展丰富的生活化实践活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实践活动的开展十分符合其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教师在课堂中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通过真实的体验和感悟过程,对数学问题产生新的理解和思考。

例如,教师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这节课时。教师便可以以此为主题,为学生设计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的过程,来构建出相应的生活化情境,在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让学生来扮演商店的商家和顾客。一家店铺正在开展促销活动,售货员向顾客说到,商品正在打八折,现价为50元,而顾客偷偷听到商品盈利为10元,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计算进价,根据所得的信息而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这一过程十分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来进行笔算,通过反复的排练过程来完成表演活动。在反复的计算与思考过程中,学生便会更加熟练地解决此类数学问题,这种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让学生在平时购物时,也能够增长更多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够逐渐意识到数学知识对于我们实际生活的应用价值,使其能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三)开展小组合作突出生活化教学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对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极度有利,并且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中形成高度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以此养成竞争的积极概念,从而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研究初中数学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将贴近生活的内容运用到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工作中,确保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积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圆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先将班级内的全体学生分成小组,以此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空间。在分组完成后,数学教师可以向学生适当提出问题,如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形的,哪些物品只能是圆形等。然后教师将让学生进行组内的讨论,在讨论完毕后,教师会选取小组代表分享组内的答案,待分享完毕后,教师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会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如圆包含哪几种元素,同心圆的有关概念是什么,以及都有哪些应用等,通过上述问题,又再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空间,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学习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的建构,主要的发展主体便是学生。教师必须要把学生放在发展与学习的主体位置上,改善自身的教学理念,认识到生活化课堂建构的必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运用生活化的素材进行与知识点的融合,让学生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美,让学生在抽象化的概念中更能抓住内核,找到解决问题的的积极措施。

参考文献:

[1]夏生河,甘雪梅.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1(34):9,11.

[2]吴水长.浅析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1(6):49.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