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学变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病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日益凸显。所以,革新课堂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思想已成为了当今中国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在此过程中,探索型课堂教学也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它在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可以更快速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式、了解知识内涵。
【关键词】探究教学法;小学语文;探究实践
在学校以往的教育课程中,“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一直充斥在小学语文教育课堂上,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导致了孩子们对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质量下降,也不适应中小学时期孩子们的学习特征,更不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怎样在语文课堂上能有效落实创新型教学方法,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素质,使他们在获得童年快乐的同时更牢固地理解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内容,这是广大的教育教学人员所需要探索的课题。而探究型的课堂教学则可以更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在探索课堂中,同学们可以围绕既定的题目查找、研究、整理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热爱文学的兴趣和积极探究、乐于发现的能力,深入发掘小学生内在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预设关键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在课堂实践中上,问题的设置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通过对学生们提出问题,可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们积极地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每一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对于问题的思考角度、思考方式是不同的,所以,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回答,因此教师应不断创新方法,并以探索型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地思索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当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景阳冈》时,老师就能够通过创造问题情景,激发起学生对探索学习方法的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难易适当的练习任务更能激发出学生练习的效果,因为太难的题目并不能适应小学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太过于简单的题目则无法体现出教学效果,题目的设置也必须遵循“伸伸手,够得着”的学习策略。就如同在《景岗山》一篇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仔细地多读一遍课文,再想一想武松是如何打老虎的?除了打虎,课文中还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和打虎有什么关系?通过打虎这一事件,同学们能不能概括出武松的形象和性格特点?教师提出的问题是环环相扣的,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与合作探究能够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梳理课文内容我们能够发现在武松打虎之前,在“三碗不过冈”的酒店吃了十八碗的酒,这足以说明了武松的英雄豪迈。在突遇大虫时表现的毫不怯懦,一系列的动词:“只一闪”“又一闪”“只一跳”“揪住”“摁”“踢”“用拳头打”“用棒撅打”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武松打虎的经过,也使学生们在合作探究中概括出了武松豪迈、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的人物形象特征。再如,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中《春天里的发现》为例,教师就可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从旁引导,使同学们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春天有什么特点呢?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同学们在春天里都有什么发现?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合作探究,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通过组内合作探究,以“教”与“学”的互动方式,达到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也在探究学习中培养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二、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般中小学生所缺乏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对于小学生以后的学业与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小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也要着重关注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养成,可以让他们受益终生。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秋天,用诗歌和散文的文体将秋天记录下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进行探究讨论: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并给同学们布置针对“秋天”这一主题的课外作业,让同学们进行课下素材搜集。通过让同学们搜集关于“秋”的诗词名句,培养学生们自觉学习的能力,感受诗人眼中别样的秋景。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同学们感受到李商隐的无限思念;在“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中,表现出陆游无尽的离愁别绪;在杜甫的千古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感到了苍凉、落寞之情;而刘禹锡在“自古逢春悲寂寥,我言秋日盛春朝”中,另辟蹊径,一反众多文人骚客对秋季悲愤伤感之情,“胜春朝”表达了诗人对秋景的绝对认可。无数的文人墨客对秋景的描绘,抒发了他们心中特有的感情,或欣喜或哀伤。探究式的课外作业的布置既加深了同学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锻炼了小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又精准落实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助力学生不断地成长与发展。
结语
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契合了新课标改革下,广大的教育者们对构建全新的、更为科学的课程所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更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以开放性的全新形式,促进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质的养成,切实助力小学语文教学进步。
参考文献:
[1]刘艾.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7(17):109-110.
[2]耿瑞卿.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探究性学习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7):245-246.
[3]王玉明.对小学语文有效探究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6(3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