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山区高中教师与学生展开的调查发现,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及学习能力均需重点关注。鉴于此,本研究认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广大教师及其社会应努力形成一股合力,排除诸多困难,确保在山区学校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实现教育目标。
【关键词】山区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教学方式;教学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核心素养已成为统领各国教育改革的上位概念,引领并拉动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式变革、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评价等关键教育活动。因此,“新教学”是“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山区高中学校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以山区高中学校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教师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为使填写结果更具真实性,采用不记名形式。本次调查共回收教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6份,有效问卷率96.0%;共回收学生问卷750份,有效问卷734份,有效问卷率97.9%。问卷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主要方法有交叉分析(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主要数据结果分析如下:
三、数据分析
(一)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渗透核心素养
据表1数据可知,生物课堂教学能有效体现“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但“社会责任”相对薄弱。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学生所在年级对于“科学思维”全部均表现出一致性。学生所在年级对于“生命观念” “科学探究”“社会责任”3项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二)重难点的突破
据表2数据可知,学生希望的途径“教师详细讲解”“教师点拨引导”“小组合作探究”与“学生自主研究为”占比依次降低。交叉分析结果显示除小组合作探究存在显著性差异之外,其余3项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学生更多的是希望借助老师的力量去突破重难点,而不是依靠自身力量。
(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据表3数据分析,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非常熟练”所占比例为39.58%,“一般”为58.33%,“不太熟练”为2.08%。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各年级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掌握情况具有一致性,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山区学校教师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新型教育技术。
四、讨论与建议
(一)教学方式急需转变
本研究发现,半数以上学生不太清楚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中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更多的是依赖于教师的详细讲解或者是点拨,小组合作探究与自主研究的学习方式则受到冷落,对于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培养的愿望不够强烈。“转变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建议教师积极更新教学观念,主动转变教学方式,彻底摈弃“灌输式”教学模式,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体现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与独立性。
(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本研究发现,课堂教学中基本上都能围绕核心素养展开,但对于学科核心素养不太清楚的教师超过十分之一,超过半数教师不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存在,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均需较大的提升和转变。建议为山区学校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促进教师的终身学习,提高教师的课改意识,转变教师的角色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评价逐步完善
《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建议课堂教学评价尽量遵循多维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本文系广东省2021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山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YQJK54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槠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