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有“的”放矢?顺藤摸“瓜”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病句修改是近几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必考内容之一,所考查病句类型十分“典范”,而且也是有规可寻的。如果能抓住“病症”,顺藤摸瓜,有的放矢,就容易诊断出病因何在。临近中考,各科复习争分夺秒。尽管病句修改只占1分,但怎样才能让学生胸有成竹拿到这1分呢?怎样才能让学生迅速突破病句修改这一制约瓶颈呢?笔者结合陕西省十年来中考病句修改试题,从另一个角度谈一谈抓句中标志性词语来辨析修改病句,识破病句庐山真面目,使备考复习更有针对性。

【关键词】中考;病句;教学方法

标志一:找介词,辨析其是否主语残缺

介词是虚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但它常常把句中的名词或主语纳入自己的“囊中”,构成介词短语,充当句子状语,从而造成主语残缺。这类介词主要有:“使”,“由、由于,“通过”,“对、对于”,“当……”,“在……”。如:在老师的帮助下,使我提高了学习成绩。这个句子有标志词“使”,那它是不是病句呢?一些学生认为“我”是主语,但是它的前面有介词“使”,“使+学生”构成一个介词短语,在该句中做了状语,导致“学生”不能独立做句子中的主语。一些学生认为“帮助”是主语,但它也不能做主语,因为它也失去了独立性,包含在介词“在……下”中。通过划分句子成分可以进一步直观分析:〔在老师的帮助下〕,〔使我〕提高了(学习)成绩。句中谓语动词“提高”之前虽然有不少词语,但分别与介词“在”“使”组合成介宾短语,失去了独立做主语的资格,只能做“提高”的状语,综合分析不难判断,这个句子因滥用介词而导致主语残缺。

标志二:找数量短语,辨析其是否歧义句

在病句辨析与修改中,有一种病句是因数量短语放置不当而造成的歧义句。在复习备考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抓主要标志,掌握分析技巧,告诉他们如果句中出现了数量短语,首先应考虑是否有歧义。如:我们学校来了三个实验中学的学生。从语法角度来判断,该句中“实验中学”为领属性词语,“三个”为数量短语,所以该句应属于语序不当。从句子的意义来判断,该句有两层意思:一是学生来自三所实验中学,一是一所实验中学三个学生。例如:学校专门请了几个中学的优秀教师来我校上课(内蒙古呼和浩特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第4题)。解析此题,我们从语法角度来判断,该句中“中学”为领属性词语,“几个”为数量短语,从多层定于排序角度来说一般为“表领属性的+名词短语+”,所以该句应属于语序不当。从句子的意义来判断,该句有两层意思:一是优秀教师来自几所中学,一是一所中学几个优秀教师。

标志三:找“能否(是否)”,辨析其是否搭配不当

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性词,表示事物的两个方面。“能否”是“能或不能”的意思,“是否”是“是或不是”的意思,表示双提,它们后面一般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承接,这样才能搭配。恰巧命题者常在这里设置语病,有的在两面词的后面跟了“能”“否”等表示单承的词,有的则在单提词的后面跟了表示双承的词,造成前后表意不一致的逻辑错误。如“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解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问题的重要保证。”就是两面(前“能否”)对一面(单承)的病句,表意不一致的逻辑错误。如果把“否”删掉就变成了一面对一面,如果在“解决”前加“能否”,就变成了两面对两面。此类型的病句只要记住“不能一面对两面”,也不能“两面对一面”,必须是“一面对一面”或“两面对两面”就可以了。例如: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陕西2019年语文中考试题)。此句是一个要求修改的病句,句中有一个明显的标志性词语——“是否”。先分析后半句,这是一个两面性词语,它在限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的同时,形成两种意思,可理解为“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没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标志四:找关联词,辨析其是否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

中考对于关联词考查比较少,同时也比较简单。在复习备考中,应培养学生善抓“病态”的素养,告诉他们:看到病句,只要其中有关联词语,就应当首先考虑关联词语使用不当问题。例如:正义不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就可以平均享用的物品,但是要经过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的社会目标。(陕西2011年语文中考副题)该句有两个关联词语“不是”“但是”。“不是”在近代汉语中除了作词组、名词、副词外,还可以作连词。一般与“而是”组成具有并列关系的并列复句,前半句否定一种意思,后半句肯定一种意思,肯定否定不一致,无法比较意义上是否进了一层。与“就是”组成表示选择关系的选择复句。“但是”语气词,表示转折的语气。一般多用在后半句,表示转折的语气。

总之,虽然病句病因种类有限,语句也千变万化,试题的编者也尽可能的把病句的病因隐藏得深一点、巧妙一点,或者说尽可能的把病句造得靠近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犯的语病上,但只要在复习备考中练就火眼金睛,善于发现病句的暗示点,从“病”入手,记住“病”的规律,通过标志性的“病态”词语,辨析修改病句就不在话下。

参考文献:

[1]赵仲珩.中考语文病句修改教学策略浅析[J].才智,2020(12):232.

[2]张晓初.中考常考易错型病句修改[J].写作,2010(22):20.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