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融合微课的设计与优化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在信息技术课中,融合微课,引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用项目驱动方式,提升学生综合信息素养。并从引领性、规范性、开放性优化设计,助力成长。

【关键词】微课;融合;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信息技术课,理应成为排头兵,让信息技术的应用展现得淋漓尽致。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真实性学习,创新教学方式与真实问题或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入多元化的素质教育,提供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我们通过将微课融合到信息技术课堂,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和热情,提升科学素养。信息技术老师已然找到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

一、融合微课的出发点

制作微课,补充资源,构建数字资源具有重要性的作用。学生们通过具体情境提升综合能力。

老师在引导学生制作微课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视角:

1.融合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更新的程度有时会慢于社会的发展,所以微课要与时代发展保持最紧密的关系,让学生们能够知道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保持最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以便将来拥有有更多的数字化管理能力和素养。

2.符合学情。根据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尤其要考虑不同学生实际的需要,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多元性和学生发展的阶段性,以便融合的微课,能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使他们发展和创造得更加顺畅自然。

3.融合教材。微课的设计与教材要进行有机结合,以教材为本,不能脱离教材,另取一套。要充分研读信息教材,找到相应的可开发的一些资源点和创新点进行微课设计。

4.聚焦情境。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以真实的生活情境作为背景,开展微课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融合微课的实施策略

微课设计,坚持以老师为主导,以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从“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探索。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让学生获得成长。主要谈谈以下实施策略:

1.教师的有效示范。老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特长进行微课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了解每个环节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也可以从网上进行搜集相应的一些典型的微课,让学生进行观摩。

课堂融合微课,化难为易,循环反复,降低难度,贴合学生。比如说我们已经正在做的《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为例,本章节要求学生对数据清单进行分析与处理,学习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掌握数据的分类汇总、筛选等方法,懂得如何将数据用图表可视化表达……这些知识点大部分都是实践操作知识,为了避免教师在进行实操演示时,部分学生跟不上,微课在课堂上的使用就格外占优势,对于微课的制作,我们先分解知识点,根据知识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微课表现方式,例如本章节知识点都是以实操为主,根据写好的脚本或者教学设计,采取录屏操作的模式,然后再通过后期编辑,制作成2-3分钟的微课。

课堂融合微课,形式多样,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学生根据学习的情况,可以重复播放微课视频,主动学习自己还未掌握的知识。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预先准备一些拓展知识类微课,扩大学生的视野。

2.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打开班级的界限,以学生能力和兴趣为核心进行分组,根据班上学生特长选择不同的任务。

为了将这项工作扎实推进,我们以《信息处理的工具——计算机》这一节为例,进行如下分工并实施。

(1)分组:每个班30人左右,每五人一组,共6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

(2)分工和制作:把本节知识点分为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分别交给不同的组负责制作,而组内部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喜好,又分为文案、资料收集、配音、制作等,这些分工到下一个知识点将重新分配,务必做到每个学生各个角色至少都历练一次。让同学们在制作微课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和各种工具的使用,在实践中成长。

(3)展示和提问:当学生完成微课的制作后,在课堂上展示,观看完微课作品后,每组同学都要向其他组提出疑问,或者教师提前准备好问题,抽不同的组成员回答,在通过微课学习的基础上,再次巩固知识点。

(4)改进和成品:通过前面同学和老师们的提问或者发现的问题,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不断地完善作品,在改进作品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但可以再次巩固知识,还可以提高审美和动手能力。

(5)评价:评价以鼓励为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我们主要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方式进行评价,例如在不同班级,由观看的学生根据不同维度进行问卷调查或投票的方式,选出优秀的微课作品,最后在学校官网和相关平台进行展示,让同学们通过微课制作的项目活动,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三、融合微课的优化思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微课的制作,我们要进行调控和管理。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

一是注重引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微课的任务设计,一定要能够引领学生的发展,符合学生的需求,满足他们的兴趣需要,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以便学生能够更加自愿乐意接受这个任务。有了这样的前提,学生们才愿意想办法,动脑筋,做出较为满意的作品。

同时,老师们也要给学生示范引领,并且时时关心学生在微课制作过程当中遇到的困难,根据学生需求,帮他们排忧解难,引领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是加强规范。小小微课,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生在未来社会都有可能成为科技精英,因此,一开始的设计和引导,就要用科学的方法,规范操作,让他们小小微课设计中学到科学的流程,规范的设计,严谨的思维,一步一个脚印,规范完成每一个步骤,在活动中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三强调开放。由于不同学生的视角不同,各自特性也不同,因此,我们在设计时要力求多元的视角,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并且引导学生用开放性的思维来看待问题与交流,让产品在团队合作中得到优化。

老师提出的任务也不宜太细,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更多的是一种大任务设置和驱动,而具体的操作可允许学生开放性思考,这样学生会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创新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给每一位老师提供明确的方向,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担负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促进专业发展,提升学科素养,融合微课,优化设计,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