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是目前教学改革与教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历史知识一般以知识点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够根据教师的讲解,自己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方法效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活动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对传统教学模式加以改革与创新,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成为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在当前新课改的推进下,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虽然已经在稳步提升,但由于一些方法上的欠妥,导致它的有效性不强,从教师方面来说,他们还没有领会最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学生方面来说,他们也没有享受到新课改下的最新教学体验。由此看出,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低下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最重要的一方面,还是教师自身需要进步,提供更加先进和完善的教学方法,通过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增强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能够以更加创新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创新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在高效的课堂教学之下学习,最终达成快速理解历史意义和本质的目标,也能让初中历史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意义。
一、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素养的提升
教师尤其需要重视初中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对于他们主动性的发展和培养,因为对于新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并不是像以前一样把课堂攥在自己的手中,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达给学生即可。最主要的还是应该把教堂的主动权和主导性转移到学生手上,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发挥主动学习的能力。在专业性上来说,教师还是应该在这其中把握住船舵的方向,让学生在正确的航道上前行,这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但要想让这样的核心作用能够有更大的体现,首先就要求教师能够有更加优秀的专业素养。能够在充分理解新课改要求和精神的情况下,带领和引导学生以先进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百花齐放。当然。代表着教师专业素养的一方面是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责任感与使命感,如果教师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完全没有提升的动力,对于学生的成绩体现和心态也没有足够的关心,甚至完全没有维护和学生的关系,导致与学生之间的情绪对立,这自然也会影响他们在整个学生群体中的主导作用和教学效果,无法受到学生的喜爱,进而导致学生对于这位教师所教授的一切知识也产生极强的抵制心理。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上自然也就得不到更好的提升。
二、加强历史知识的构建整合
初中历史具有非常清晰的脉络,从周王朝开始到新中国成立,这中间发生了非常多的历史事件。从一开始学生就能进行历史梳理的整合。从而在整体上产生一种宏观的历史思维能力,也对整体的历史知识有了系统性的理解。让他们对于整个历史的认知有了基础的积累,在这样的积累之下,他们就能对每个单独的历史分支自己进行补充和完善.并且对于这些历史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深刻阅读。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有了对于历史的整体性理解,才能大大增强他们的历史敏感性,更准确地从历史中找到关键的知识点进行解读。所以教师如果要让学生对历史有着更加清晰的脉络理解,首先就是要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构建。构建就是对历史整合的架构,重新以当前初中学生所能理解到的阶段程度进行建构,并在这样的建构之下。把历史的知识重新进行整合。让学生对于历史课堂上的体验有着更加良好的效果。首先,从总体的历史观来说,整个历史都是地球的演变史,但细分下来,并不是只有这样的地理历史,更多的是表现为人文历史。而在人文历史的分支中,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是我国历史求和始终的两大板块,这两个大历史背景下的又分为有政治历史、经济历史、文化历史等等,这就是初中历史教师所要教授给学生们的相关历史知识,这些知识点都将在整个历史课本中有着持续性的展现。这也就是让学生们在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时,能够自动将这些相关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分类,在这样的整合分类下。学生对于历史的知识也就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历史学习也就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效率
新课改所带来的最大革新就是教育技术的变革,最重要的就是科学技术的引进,尤其是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教学方式变革带来的巨大贡献。因为利用信息技术来构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选择,尤其是对于历史课堂来说,信息技术所能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是照本宣科,将课本中的知识点笼统地向学生教授和传达,学生并不需要明白这些历史知识背后的本质因素,只需要知道它们是相关的考点,就可以将这一堂课全部完结。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并不是非常公平,因为教师们总是认为小学、初中学生并没有具备能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的能力,只要求他们能够提升成绩就可以。在教师的这种想法之下,学生们也会耳濡目染,逐渐认为自己也就适合以这样的形式来学习知识,丧失了对于历史知识本质的思考,无法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教学科目,教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重新解读教学大纲和课本内容,提高教学趣味性,为学生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良志.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J].才智,2020(13):22.
[2]丁娟.论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7):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