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充分挖掘阻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运用多元化、生活化、科学化的手段,引导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真正为留守儿童将来逐步成长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各种人才奠定牢固而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务工而由他人代为照管的儿童。由于农村家庭家长或代养人自身教育水平有限,对孩子常常采取放任的态度,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学习动力,在性格上也往往存在缺陷,同时可能存在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精细化教育,指的是基于精细管理、注重实效、狠抓落实的管理理念,将“细节中求成功”作为实施方法展开的教学。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不同,出现的问题也会有所差别,所以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一刀切”,而是要采用“精细化”的工作方法,先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深入剖析其问题产生的根源,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策略,以更好地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一、逐步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主要生活和学习场所,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
首先,教师要积极利用其他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间的潜在联系,并发挥各学科的主要优势,使各学科的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留守儿童的学习始末。
其次,学校要建设标准的心理咨询室。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非常重要,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教师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高年级的留守儿童已逐步生成较强的自主意识,各学科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将该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或心里的想法反馈给心理咨询教师。同时,各学科教师要以此为依托,帮助心理咨询教师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从而使留守儿童能够获得更积极、正向的引导。留守儿童在向教师倾诉心里想法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教师的反馈清晰地认知自己的心理发展现状。
因此,在留守儿童阐述的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中肯的态度给予其反馈,不干涉留守儿童的表达方式,更不以批判性的语言评判留守儿童的表达内容。同时,教师要给予留守儿童战胜生活困难的正确信念,推动其自信、健康地成长。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留守儿童创设轻松、愉悦的沟通环境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能够使留守儿童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准确方面,能够确保不同性格和具备不同能力的留守儿童都参与到自己擅长的项目中,让留守儿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参与活动,能够让内向、自卑的留守儿童克服内心的障碍,获得足够的信心。而合作活动也能让那些孤僻的留守儿童懂得相互照顾,让性格暴躁的留守儿童学会冷静思考。由此可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有利于留守儿童不同心理问题的解决。
二、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成果
虽然每名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不同,但是如果能结合他们的基本情况,采用组内异质的分类原则,将留守儿童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组织他们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就能让他们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组织活动时,教师要留心观察留守儿童的表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这样也有利于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例如,笔者结合农村地区独有的条件,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到“秋庆丰收”的主题活动中。笔者先采用组内异质的分组策略,将能力较强的和能力较弱的留守儿组合在一起,将性格活泼和性格内向的留守儿童组合在一起。然后,笔者引导每个小组自主选择活动项目,如“参与到农田秋收的活动中,做力所能及的农活”“采访农民,结合今年的收获情况写调查报告”“为辛勤劳动的农民表演节目”等,活动内容包括多个方面,能够确保不同性格和具备不同能力的留守儿童都参与到自己擅长的项目中,让留守儿童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通过参与活动,能够让内向、自卑的留守儿童克服内心的障碍,获得足够的信心。而合作活动也能让那些孤僻的留守儿童懂得相互照顾,让性格暴躁的留守儿童学会冷静思考。由此可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有利于留守儿童不同心理问题的解决。
三、加强关爱实现良好的德育教育
留守儿童群体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学校应该主动承担起责任。教师要关注留守儿童的日常行为,在学校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多进行心理互动,在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工作上多投入精力,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让留守儿童放下戒备,从内心上融入班级这个温暖的“家庭”中。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心理沟通中心,由教师单独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教育和疏导,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活动方向。在课余时间教师多组织活动,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让留守儿童在细节处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是我国青少年群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推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教师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建立独立档案,并结合其基本问题确定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留守儿童的心理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赵丽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甘肃教育,2020(20):36.
[2]冯靖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J].心理月刊,2020,15(3):16-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