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基础、最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就是使其获得更多的内在动力,当学生身上的内在动力被激发以后,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和探索的积极性也会增加。但是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由于课堂教学氛围和教学内容的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很难形成。而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情境教学的方法是最能满足数学学科复杂性以及小学生爱玩好动性格特点的,与以往的课堂教学和课堂氛围正相反,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因为数学这门学科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还能使其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提高关于数学这一学科的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而问题情境最合适数学教育,因为“问题”能够勾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以饱满的精神参与及教学,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当一个国家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时,其国力才会无比强大。而作为教育中最重要的数学学科就必须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数学学科本身比较枯燥,很难吸引活泼爱动的小学生,致使大部分学生“谈数学色变”。在这种情况下,数学的教学效果自然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其次,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大多想要快速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所以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
(一)利用趣味问题创设情境,提升学生数学兴趣
学生学习的动力几乎都是由学习的兴趣调动的,所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对提升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只有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足够的兴趣,其学习起来才会不觉疲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出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在学习“认识更大的数”时,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游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首先,教师可以询问学生10000和10、100的区别在哪,然后让学生把10000、100000等这些大的数字写在卡片上,并询问学生这些数怎么读,让学生尝试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去划分单位。最后,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划分单位,并念出其读法,比一比哪位学生划分得最快,读得最准确,胜利的学生将会获得一定的奖励。这种方式不仅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孩子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
(二)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不管数学知识多么抽象,总有一天这些抽象的知识会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这也间接地证明了“数学有着较强的实用性”,或者说与我们所熟知的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教师可以将有关生活问题的情境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自己认知的范围内思考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切实提高其学习的有效性。应当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将生活因素融入问题情境中时,要对学生的认知和生活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提高问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平行”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出发点展开教学,让学生观察墙壁的上下两条线,让学生猜想如果线条可以移动,那么两条线会不会重合;也可以让学生动手移动书籍,并把移动的线条轨迹画出来,让其感受什么是平移和平行。再比如,学习“小数”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家长在利用微信零钱付账时输入的小数点,使其感受小数点在生活中的运用,加深其对小数点知识的理解。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好的问题往往能够使人眼前一亮,所以教师在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时,应该关注问题本身,使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激发其思考的欲望,使其成为主动探究问题者,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这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确保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比如,学生大多喜欢讲故事、听故事,那么教师便可以将故事作为创设问题的出发点。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时,教师可以利用故事的方式完成问题的创设。例如:“从前有一只青蛙,生活在井底,觉得天空的高度就是其从井看到的高度。但是井上的人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往往以地面也就是井口的位置为临界点,既然都是测量长度的,怎么区分井上和井下呢?用数学语言应该怎么说?”这种利用井上和井下的矛盾冲突,为学生提出问题,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为提高思考的效果,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讨。这种方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还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思考不出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负数”的概念,这样学生就会对负数这一知识点记得更加牢固。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比较广泛,因为符合数学这一学科以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将复杂的数学知识和问题简化,最大程度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利用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能够打破以往教学的弊端,还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但是,教师在利用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时,应该考虑问题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发挥该教学方式的优势,这对提升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维东.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2(18):70-71.
[2]马娜.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路径分析[J].吉林教育,2022(1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