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为中心,五步导学”是近年来兴起的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型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关注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的一体化设计,其中课中分为导入、自学、互学、展示、反馈五个环节。本文以《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为例,阐述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运用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科学概念。
【关键词】五步导学;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生物学概念
“学为中心,五步导学”模式是基于人本主义理论和发现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近几年,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效益,我校引进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并开始尝试利用该模式进行教学实践。该课堂模式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教学观,“全面发展全体学生”为质量观,坚持“以学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先学后导,全面发展”为教学原则,以学案导学、小组学习建立学习共同体为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享表达为主要学习形式,打造“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面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为例,阐述“学为中心,五步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学为中心,五步导学”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1.课前
课前准备是有序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师在课前对课程教学所需的教学资源和环节以及教学重难点等进行设计,精心设计好导学案或进行二次备课,明确学生的预习要求和学习任务。学生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完成教师布置的导学案,明确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并将预习过程中的“困惑”记录下来。
2.课中
课堂学习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五步导学”的课堂分为导入、自学、互学、展示和反馈五个环节。
环节1——导入:教师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方式,以学习目标或旧知等情境导入课题。导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有层次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微调教学起点。学生通过导学目标了解本节课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和重点。
环节2——自学:教师根据教学安排,分解预设的重难点到个人和小组。教师组织学生自学,采取分层学习方式,及时点评学生的自学状态,以掌握学生质疑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做好疑惑和难点的标记,并及时向组长汇报自学进度。
环节3——互学: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小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根据预设和生成的问题调整和确定下一步需精讲的内容。学生以对子对学或小组群学的方式互相学习。对子对学为徒弟讲师傅听,师傅纠正补充,释疑解惑。小组群学为组内交流汇报,对子中的师傅汇报,组内“专家”倾听后纠正补充,释疑解惑。
环节4——展示(分为两种):①是对子展示,流程为:徒弟汇报—师傅补充点评—其他组质疑;②是小组展示,流程为:组内按照“目标—讲解—小结知识点和方法”展示—其他组质疑补充—抢答和抽测—科代表点评—教师点评。教师精讲巧拨重难点、易错点、易漏点,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5——反馈:教师设计和精选科学有效的达标测验题,要求分层、限时完成,同时巡视和检查学生达标情况,若测评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面向学生或个人进行教学补救。学生独立完成达标检测,认真更改错题,填补遗漏知识点。
3.课后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课后师生做好总结工作才能巩固教学效果,扩大教学效益。教师课后布置有层次、有针对性的作业,做好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效果等反思和总结,或记录教学闪光点。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做好知识的总结、积累、纠错和反思。
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实录(见下表)
三、教学反思
“学为中心,五步导学”是强调探究性学习和重要概念学习的教学模式,其理论基础和操作方式都非常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就本课《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而言,教师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自主探究、自主提问、解答、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有效学习,学生主动获取泌尿系统的组成、尿液的形成等基础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探究和获取科学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从讲授者变为引领者,完全适应五步导学教学模式,但不是机械地把教学内容分为5个环节,而是根据知识结构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掌握重要概念。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把“五步导学”教学模式过度的模式化,它可以在一节课、一个单元单次或多次重复出现。从课堂的氛围、学生的测评结果可以看出,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庆兰.导学式五步教学法的研究[D].四川:西南师范大学,2000.
[2]郝德刚.“五步导学”初中导学案设计与点评[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吕红洋)
中山市东凤中学 杨赐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