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国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对校内的学生定期进行体育国标测试,能培养学生热爱锻炼,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差异性,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整体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本文通过对提高体育国标测试成绩的课堂教学研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体育;国标测试;课堂教学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体育国标测试成绩。
(二)研究方法
调查法:通过对部分中学的走访调查,收集各中学的学生测试成绩,进行综合归纳,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整理作为参考。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已知的数据进行采集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有关体育课堂教学的文献进行整合,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开学第一课,让学生明白测试的意义
开学第一课,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师通过体育课对学生进行长跑1000m、短跑50m、引体向上、跳高以及跳远等进行测试,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进行量化,通过数据对比,让学生明白今后需要练习的方向,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锻炼计划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测试的真正意义,对待测试要态度认真,积极参与,让每次的量化数据都真实有效,每次体育国标测试都能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对于那些不配合测试的学生,老师要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辅导,让学生真正明白测试是有利于自己身体素质发展的,应积极地参与测试,为今后身体素质提高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
(二)利用课堂教学对测试项目及评价要求详细讲解
《学生体育健康标准》规定高中的身体测试主要有8项包括身高、体重、立定跳远、肺活量、50m跑、坐位体前屈、1000m(男生)/ 800m(女生)和引体向上(男生)/ 1min 仰卧起坐(女生)。其中立定跳远主要是反映了学生的下肢爆发力,可以为发展学生的力量和柔韧性做数据参考。50m跑主要是测试学生的反应能力,长跑主要是测试学生的耐力和运动中学生呼吸系统的功能水平,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主要反映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每一项测试都有各自的反馈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讲解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自主地进行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制定相应的后期锻炼措施,对学生的课堂锻炼进行分类,有针对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每次测试时,都要学生进行热身运动,防止在运动的过程中由于肌肉紧张造成身体受伤。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学内容始终以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
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要根据学生的自我意愿进行,还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和运动兴趣,找到符合学生的体育项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老师在设置体育课的内容时,要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要目标,例如部分学生好动,喜好篮球,老师就可以安排这部分学生进行运球训练和上篮训练,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和身体的敏捷性;还有一部分学生,喜好拉单杠,跳远,教师可以安排蹲起和定点跑跳,提高学生的爆发力和肌肉密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运动过程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学生处于一个爱游戏、好胜心强的年龄,通过游戏与运动结合,让学生处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运动氛围中,这对提升学生运动效率和加强学生身体素质都有很大好处。
(四)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差异,取长补短,整体提高
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发育都有差异,运动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差异化培养,根据学生自身的不同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体育课程,从而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健康发展,更进一步地发掘学生的潜力。有的学生发育快,身高较高,在跳高和跑步上很有优势;有的同学身材矮小,运动能力较弱,可以练习慢跑和跳绳来锻炼自己的耐力、身体的协调性和敏捷度;有的同学爆发力和速度都很强,在长跑耐力方面较弱,老师可以及时地改善学生的锻炼计划,因材施教,采取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五)每节体育课保证一定的练习密度和强度
根据体育科学的研究表明,在体育课程中合理安排运动课程的密度和强度,对于学生身体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每节体育课练习密度在 60%、强度145b/min 左右,对提高肺活量和耐久跑成绩十分有效。部分学校的课程安排过于密集,学生没有合理的休息很容易造成身体的拉伤,从而使学生体育的训练中断,阻碍了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还有一部分学校,课程安排的多余松散,达不到学生锻炼的强度,对于学生身体锻炼收效甚微,合理地根据科学的教育规定进行课程设置及安排,学生的肌肉才会变得更加具有承受能力,心肺功能才会变强,循序渐进,这样才会让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变强,合理地安排老师的示范时间和学生的休息时间,合理地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强度,只有这样学生的身体素质才会不断进步,达到学校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结论与建议
我国的体育教学在当前的教育阶段还是处于薄弱时期,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提高学习成绩上,但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素质,一切都是空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教师要着重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端正学生的态度,改善教学方式,创新性的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总结有效的措施,把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学的首要目的,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学,关注学生在体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合理制定体育课程的强度和密度,增强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
参考文献:
[1]凡杰.苏南地区体育中考方案比较及内容模型构建[D].南京体育学院,2020.
[2]陈丽,艾振国.基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探讨[J].体育视野,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