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艺术生地理教学效果提高的教学实践,本课题从利用专题突破的形式,实现重点难点知识突破;提高艺术生学习兴趣与信心及参与度;通过班会、各种激励措施加强引导学生管理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等措施,力求与后疫情期艺术生地理教学与新环境相适应,起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艺术生;后疫情期;学习效果
一、地理高考的趋势与艺术生地理学习现状
当前社会迫切需要高质量,可以引领未来发展的高智商高情商的人才选拔,早在2014年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了高考内容改革的方向是“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察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知识扎实,思维灵活,心态良好的学生才能在地理高考中取得优势。而疫情后,艺术生基础簿弱的劣势更加突显,学习信心有待加强,学习能力习惯尚未养成。与此同时,高中艺术生地理等文化科学习时间相对紧迫。
因此,疫情后期的教学,要使学生透彻理解地理学科原理,教师和学生要根据学科素养的要求教学或者学习,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二、把握提高艺术生地理学习效果的三项原则
高中艺术生地理学习效果的提升,面临多重因素,包括知识基础,学习动力和信心,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一个整体。因此地理教学过程要注意从整体性出发,抓住重点,多管齐下。
(一)把握目标的系统性与时效性相兼顾原则
艺术生需要兼顾艺术与文化科,六科文化科中地理只是其中之一。把握整体一盘棋的大局,地理复习的时效性非常关键,要抓住决定性的关键因素。艺术生地理基础薄弱问题由于疫情网课叠加进一步突显。基础差导致学习信心动力不足的不良影响会循环累积,使艺术生地理学习陷入困境越发严重,因此,基础知识作为首要问题,其解决不宜拖延。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多,急需复习巩固的内容更多,面更广,需要全面系统地复习,而这又与艺术生学习时间少相矛盾。因此急需对目前固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把握地理学科特点,利用地理学科概念抓住主干内容、思想和核心,知识与能力并举。寻求一种时效更快、对艺术生可行的复习策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修一自然地理的原理机制类型的知识是重中之重。
(二)把握激活学生学习主体性与老师引导性相结合原则
因探究、应用等学生活动费时耗力,在艺术生基础薄弱学习时间短的双重压力下,如果一味急于补基础,教师容易偏向于知识的讲授,地理课堂容易变成老师一言堂,不扎实的局面。这与当前的高考方向相违背的,学生也不能深层理解地理知识,也就无法获得好的高考成绩。因此在疫情过后,地理教学更要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艺术生的学习计划性、意志力、自我管理能力尚未得到培育、完善。因此老师要更加具体的形式去帮助学生达成坚持不懈的品质。在这个过程中,要让艺术生发现自己有可能、有优势去达成目标,从而激活学习主动性。
(三)把握多元化评价与及时激励相结合原则
如果学生把学习成绩归因自己的智力,当取得好成绩时容易沾沾自喜,当成绩不理想时又怀疑自己,甚至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注定学不好。这容易使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从此放弃学习。另外,屡屡遭受或者总是受到他人的批评或负面评价或者虚假的好评,容易使学生倾向于一种信念,认为自己这方面真的不行,从而放弃努力。因此,老师对学生要慎给差评,多发现艺术生的亮点,要注意结合艺术生地理学习上的独特能力,优势思维,多进行正面引导和激励,引导学生自信而坚定地坚持学习。
三、提高艺术生地理学习效果的主要对策实施
(一)打破空间局限,拓宽学习平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巩固地理学习
艺术生高三上学期外出集训期间,以往文化科学习中断,往届的学生基本停止文化课学习,知识遗忘多,不利于返校后的复习效率。疫情期后,可因势利导,沿用疫情网课的已有媒介,对所学知识进行保温或者为后阶段地理学习进行线上铺垫。可利用利用疫情已找寻的网课通道,适量发布相应的地理现象视频及对点练习、识点归纳等。同步通过“问卷星”的形式发布作业,可实现对学生的地理作业快速反馈。这些练习的难度从艺术生的实际出发,遵循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原则,既可以使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得到一定的巩固,又可以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中,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找到薄弱点,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参考。
(二)整合知识内容,以小专题形式,进行重难点突破
艺术生返校后,与文化生相比,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两轮的复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利用地理学科大概念,形成基于地理学科问题的知识树与网络。如:利用地理科学的概念,地理科学是解释地理事物现象空间分布的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找到人文地理的两大核心:区位理论和环境保护理论和思想。其中,区位理论在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商业、人口,城市功能区等都可以展开应用。从而使知识原理网络更清晰。反过来,周围的环境又被这个地理事物现象所影响,如何使这种影响趋利避害,这就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学习思路。找到学科的基本问题,不断追问,形成学科各分支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方式方法,构成了地理学科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二是以专题式教学进行重难点突破,查漏补缺。小专题有利于把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重视章节的小概念及逻辑关系,形成严谨的知识体系。而形成扎实的地理基础体系,可以有效防止知识的割裂。这些做法是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推理分析能力,批判的思想等必不可少的基石。
(三)指导时间管理,以任务清单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品质
艺术生的自律意识相对欠缺,需要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无捷径,需要教师一步一个脚印,细化落实,并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与进步,方可逐步养成。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一起把握进度,列好计划。地理学习包括时间和内容两个层面引导艺术生进行管理。一方面,对早读、午学、晚修的时间进行分配,借助四象限法则对事务进行时间,内容轻重的分类管理。另一方面,对考前的内容进行分割,放进每天的自学时间里。只有时间段和内容都安排好,让学生有清晰的计划和任务,有更高的学习效率。细化、明确目标有利于意志的形成。
(四)鼓励知识输出,以制作思维导图形式,激发学习动力
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是在实践中反复证明了的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理解和记忆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艺术生形象思维有优势,让艺术生把学过的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一方面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在重点难点的知识点上。短期做一张思维导图,每月把所有导图整理成一张更大的思维导图,可以做到不断地巩固和熟悉。另一方面,把优秀的思维导图的内容讲出来或者在公共区域展示,能进一步推进地理知识传播,学生去观摩欣赏中,在潜移默化中地理知识得到巩固。特别是有美术画功技法支持,他们的思维导图作品往往较有吸引力,无形中大大增加了他们地理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通过对艺术生地理教学效果提高的具体教学实践发现,一是可以充分利用艺术生的特长融合在地理课堂,改变评价方式,有利于提高艺术生学习兴趣与信心及参与度。二是要重视学科概念利用专题突破的形式,统筹地理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化繁为简,既能让学生高效率夯实地理知识基础,又能举一反三,有效较深入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和掌握重点难点知识。三是通过班会、各种激励措施及推行午学制度等,加强引导学生管理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起到勤能补拙之效。以上措施与疫情后提高高中艺术生地理教学效果需求相适应,对地理基础簿弱的普通学生也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Z].教育部网站,2014(9).
[2]李萍,汪瑞林.迈向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述评·基础教育篇[N].中国教育报,2018(9).
[3]张晓杰,孟凡旺.地理:单元重构专题突破[N].中国教育报,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