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效课堂中提到“低入”“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学习”,前置性学习任务的布置是减负增效下高效课堂的铺垫。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文章结合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农村初中数学学科中有效地推进增效教学,并且阐述了生本理念下数学前置性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关键词】高效课堂;农村数学;前置性学习;布置原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让他们独地成长,以满足自己后期学习的需要,故教学方法比提供完整答案更重要。李炳亭提出的高效课堂理念正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他提出了高效课堂可概括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迫切需要一些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教育方法论原则,而前置性学习正符合“低起点”“先学后教”“团队学习”的要求。
一、前置性学习和高效课堂的新型关系
当前教育大环境强调减负增效,所以“先学后教”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准备,它把学生“先学”提升到了显著的位置。过去农村初中生的作业是已达到强化知识记忆和改变学习思维为目的。但是在高效课堂的新形势下,教师将成为下一课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补助,这类前置性学习是一种预防性学习,它能提前让学生感知到下一课的学习重点,并思考后续知识与已学知识的的衔接。农村初中在很多方面比较滞后,在新课程的要求和指引下,更加有必要从以往“满堂灌”的灌输式学习,迅速切换到以提到学生能力为主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前置性学习的积极影响
独立学习是新环境下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它是学生积极学习的核心,也是数学学习的法宝,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学生在完成前置学习后,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向老师、同学展示和交流,提出自己学习中的困惑。前置性学习能促使学生课前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带动其他知识的摄取,比如在查阅资料的时候还能涉猎到其他领域的知识。通过前置性学习,每位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水平和需要,以及他们不同的个性、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一)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树立自信心
教师设计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如果通俗易懂,形式多变,既有能动口的,又有能动手的,那么每个人都能发现问题,体会发现的快乐,感受学习的魅力。同时,在展示前置性学习的参与度和结果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概括表达能力,而且能在让学生在心灵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保障了课堂的高效性。
(二)有利于知识的接收和教学目标的完成
前置性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好课前准备,为学习作好铺垫。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思维更活跃了,才能积极动脑思考和踊跃抢答;只有有了提前思考和准备,学生才能有更加独立的学习思考空间,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大大地节约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时间,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农村数学课堂前置性学习任务的设计
数学作为一门计算思维类学科,有它自身的独特性。面向农村初中生的数学前置性课堂学习要怎么合理布置?基础知识和有一定难度的知识教学该如何平衡?个人独立学习和团队集体学习该如何融合?就课型来说,数学课可以分为代数课、几何课、练习课、复习课,甚至还可以细分为各类专题课等等。这些都是减负增效课堂下农村数学课堂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前置性学习任务的布置变得迫不及待。笔者结合自身在农村教育十几年的探索和学习,将常见课型的前置性学习任务设计的做法提出几点浅薄的建议。
四、数学前置性学习任务的布置原则
数学教学的前置性布置,可从提升学生学习趣味性,并保持自然科学的多元性,但总体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低起点原则
“低起点”是一个门槛,是指教师安排前置性作业计划时要“降低起点迎学生;深入浅出、设置情景引学生;循序渐进、精心设计练学生;发展能力迎学生”,教师应个根据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差异精心编排或选编练习(指因材施教),做到梯度合理,题量丰富,涵盖内容广,让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来巩固和发展原有知识,让学生“人人有发展,个个能成功”。
(二)高指导性原则
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为下一课的学习内容规划了方向,因此在老师在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的时候,要让学生提前感受到老师下一课的授课思路。另外,前置性学习任务是灵活多样的,它即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下节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去学习,也可以向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使学生顺利地走入下一节新课,为高效课堂作好铺垫。
例如本人在教学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之前,我布置了一个这样一个前置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下日出或日落,有条件的可以阅读巴金的《海上日出》里面优美的语句,让学生提前从感官上了解直线和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便于在课堂上引入,使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后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富有趣味的前置性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设计时要做到题目背景贴近学生兴趣爱好,出题方式新颖,题型具有创造性。让学生通过做作业了解到其感兴趣的内容,降低做作业的抵触情绪,从而感受到作业带来的乐趣。如果学生每次都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去探索,那么对于本内容的学习也会事半功倍。
陶行知先生说过:“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所以我们在很多前置任布置的时候可以遵循理论联系生活的原则,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热爱数学的学习,这样更加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例如本人在教学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这一章内容的时候,我布置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任务是每人提前准备一个质地均匀地骰子,任意投掷,记录下所出现的朝上一面的数字,每人做100次,然后制成表格,每位同学都与其他同学交流朝上一面是4的次数和总次数的比值。这种寓教于游戏之乐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学生都完成地不亦乐乎,不用多说,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言而喻。
(四)适当开放原则
有一部分前置性学习的任务可以适当放开答案的局限性,以促进学生多维度地思考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评估教学要求,并相应地确定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布置一些开放性作业。发挥教材资源的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在的智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前置性学习任务布置是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有用举措。而适量布置开放作业,可以让学生“百花齐放”,也可以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有话可说”。
比如在中考复习的时候我布置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五)个人与集体相结合原则
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潮流。如果由学生个人完成全部作业,那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所以教师要加速学生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的同时学会让学生融入小组合作。合作的前提是每个学生都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对作业内容进行分工思考,最后每个组员将自己作业内容输出,整合形成团队作品。
比如我在上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实验手册实验13《拼图——探索一类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前置任务:分组拼图取出附录6中的纸片。用A型纸片1张、B型纸片1张、C型纸片2张,拼成如图的正方形,并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该正方形的面积。并与同组同学交流有什么不同拼法。学生个人拼完以后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不仅锻炼了个人的探索能力,而且开阔眼界。
(六)激励性原则
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完成情况,给出对应的反馈评价信息,多用赞美学生,婉转的向学生表达出其作业中的缺点和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将优秀的作业在班级内展示,并对优秀者予以适当的奖励。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超越、动态是数学思考的存在方式,也是农村数学教学思考的重构取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处于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先学后思,学有所得。乡村初中数学教师应立足课本,发掘各种有用的资源,全面设计前置性任务,让农村初中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愉快、自由、合作、民主、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大展拳脚,尽快走向减负增效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纪念陶行知[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周英.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倾听、合作策略”的探索[J].2007.
[3]赵芳玲.高效课堂数学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31).
[4]陈树德.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中国教师,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