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新时代岭南文化融进校园研究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岭南文化丰富多彩、意蕴深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岭南文化融进校园,有利于展示岭南文化风采,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岭南风格的育人氛围,推进岭南文化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岭南文化特色研学旅行活动,打造岭南文化实践品牌,充分利用岭南文化中的红色基因,促进岭南文化融进校园文化,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新时代;岭南文化;立德树人;文化强国

岭南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关于中小学地方综合课程的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要“传承岭南优秀文化,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新时代岭南文化融进校园,有利于展示岭南文化风采,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新时代岭南文化融进校园,可以从以下路径进行探究。

一、营造岭南风格的育人氛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氛围建设对学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要营建学校人文气息,就要吸纳岭南地方文化因子,通过营造岭南文化的教育氛围,达到学校环境育人的目的。也可以把岭南地方优秀传统人文建筑元素,渗透到岭南地方各学校的校园传统人文气息建筑当中。岭南雕刻、岭南美术、岭南名人馆、岭南花卉、岭南乐器、岭南建筑等等,这种地方特色文化也可以成为营造学校人文环境、实施环境教育的主要载体与手段。如岭南骑楼建筑,其布局通风、冬暖夏凉,彰显了岭南文化的吸引力,在校园建设规划中可以结合实际加以应用。可以设计景观文化,以岭南特色花卉绿化校园,旁边辅以文字介绍,加上相关的趣闻轶事,这样能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可以搭建立体多维、富有岭南地区文化特色的教育空间,充分利用学校楼道、建筑、景观的各个角落,建设岭南传统文化广场、岭南传统文化创意空间、岭南传统文化角、岭南传统文化创业创新基地、岭南传统文化历史长廊等[1],此外还可以选用岭南文化名人、岭南地名等命名学校景点和校内道路[2]。

二、推进岭南文化协同育人体系

通过五个层面推进岭南文化协同育人体系。第一层面,通过形式各异的教育教学活动,把岭南优秀传统文化带入第二课堂,展现岭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与内涵;第二层面,积极推动学校公共课、必修课、专业课发展,把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人文宣传功能,由第二课堂延伸至第一课堂教学中,编印教材、提炼大纲、出版讲义,并进行科学研究、撰写报告;第三层面,以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为主线,以活动为平台,积极搭建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创新平台,积极开展跨领域教育项目,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持续开展创新平台建设;第四层面,通过推动校内外互动的人文协同教育工作,努力打造“地域调查—教育培训—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化精神传承”等联动的文化教育体系;第五层面,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和科研人员,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调查、研究能力与实践意识[3]。

三、构建岭南文化特色研学旅行活动

“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同的地区应该展现出地区的特点”。可以结合中小学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特点,植根岭南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岭南地区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探索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思考与精神内核。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吸取了诸家的思想精华,形成独具魅力的风格学派。在近代,由于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岭南文化在交流和互鉴中得到发展,孕育出以孙中山、康有为等杰出代表,涌现了一批优秀人物形象。而开放性的人文意识与创新能力,以及传承的人文艺术与民俗风尚,都体现出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丰富内容和特色。可以挖掘岭南地区音乐、艺术、绘画、民俗、工艺等内容,创设岭南文化特色的文化研学课堂,使中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体验和浸润中,继承并弘扬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学校应该融入岭南文化与中小学教育资源,形成岭南地区学生研学旅行的独特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知行合一、成长成才,建功立业新时代[4]。

要挖掘文化、旅游等资源,拓展高质量的研学旅行项目,将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范畴,强化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研学场所基地化。挖掘地域文化,把握岭南文化精髓,实现学术和旅行研学融合,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空间、增长学生见识,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和运用岭南文化的动力,培育具有家国情怀、爱学习、爱科学、爱劳动、懂文化的优秀人才。

要做好研学旅行的评价,完善沟通反馈机制,既要重视结果,又要重视过程。要完善研学旅行评价、检测和反馈机制,全方位关注学生的研学感悟和学习体验,对学生研学各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记录学生研学旅行的表现,在活动过程中精准掌握学生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特长,把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此外,研学旅行也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好机会,是走出校门的教育活动,既要做好学生评价,也要对指导老师考评,促进师生共同发展[5]。

四、打造岭南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实践品牌

学校文化的教育与成功,既要有丰厚的文化载体,更要有多渠道的教育内涵。岭南优良传统文化走过千年,不断发展、提高、累积和沉淀,特点突出,内容充实,为丰富学校文化教育模式、提升学校文化教育综合实力、建设学校文化教育实践院校指明了崭新的发展路径。

立足大岭南区域特色,聘请岭南优良传统文化教育名家和非遗继承名师走入学校,创建名家工作坊和非遗传承基地等。同时,以名家展演等形式,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普及岭南特色文化,以校内协会为实验平台,形成了若干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品牌和项目。例如,龙舟协会可以组织“龙舟竞渡节”[6],呈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醒狮协会可以举办“醒狮竞夺赛”,有你追我赶、不达目的不罢休之乐;粤剧协会可以开展“粤剧大舞台”,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争奇斗艳之感。另外,借助学校科研优势,还能进行思想碰撞,开展联合研发,推出创新项目。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多姿多彩的社会大课堂和文化教育场所,共建一体化的现代文化教育机制。组织学生参加岭南民俗文化项目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与广东粤剧团形成联合共建关系,为师生提供无偿的排练看演时间;与岭南陶瓷企业联合,为对瓷艺术感兴趣的毕业生搭建实践与就业的平台[7]。

五、充分利用岭南文化中的红色基因

泱泱中华,巍然屹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挺身而出,前仆后继,敢于斗争,英勇牺牲,流传出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爱国贵在行动,要充分利用岭南文化中的红色基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有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建国之才、效国之行,引导学生立志、修身、博学、报国,坚定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勤勉敬业,脚踏实地,敢于斗争、敢于亮剑,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勇立时代潮头,发出时代强音[8]。

总而言之,岭南文化历久弥新。新时代岭南文化融进校园,有利于展示岭南文化风采,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营造岭南风格的育人氛围,推进岭南文化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岭南文化特色研学旅行活动,打造岭南文化实践品牌,充分利用岭南文化中的红色基因,促进岭南文化融进校园文化,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新时代岭南文化的演进提升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1GZYB30,课题负责人:陈智旭)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柳清.基于地域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广东高职校园文化与岭南文化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0,10(02):64-69.

[2]王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21.DOI:10.27287/d.cnki.gsxsu.2021.000571.

[3]陈欣悦,车万里.岭南文化视域下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困惑与思考——以广佛地区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0):133-134.DOI:10.16871/j.cnki.kjwha.2020.10.063.

[4]刘永峰,谢中元.地方高校岭南文化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例[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01):41-45.DOI:10.13797/j.cnki.jfosu.1008-018x.2020.0006.

[5]王静.新时代视角下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0,18(06):14-18.DOI:10.13895/j.cnki.jimufe.2020.06.005.

[6]柳清.基于地域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广东高职校园文化与岭南文化为例[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0,10(02):64-69.

[7]张丽.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培育研究[D].西南大学,2020.DOI:10.27684/d.cnki.gxndx.2020.004498.

[8]孙悦蕾.初中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的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江苏大学,2020.DOI:10.27170/d.cnki.gjsuu.2020.000521.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