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试论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万方网论文查重

美术欣赏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1 传统的美术欣赏课存在的偏差

一是教学目标与教师要求之间的偏差。美术欣赏课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比较高,从理性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要求教师必需具备良好的美术素质和对美有敏锐的洞察力、鉴别力。二是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偏差。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注重以审美结果的获得,忽视了审美欣赏过程的融入与参与。对欣赏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的因子缺少挖掘,忽视了对审美客体的情感感受,缺乏对美的事物的体验。三是主体与主导之间的偏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在美术课的其他课型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在欣赏课中则存在着“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违背了“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的课堂教学原则。在这样的教学课程中,学生掌握不了审美技能,尝不到进步的愉快和成功的快感,更达不到深层的审美体验,审美眼力滞留于表面层次,对审美的理解很难迁移,审美能力难于提高。

2 在美术欣赏实施过程中体现的意义

一是重主体。“三元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实施,注重使学生主体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审美参与、主体体验、主体评析,以真正达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三元”感化,情感得到升华。二是重过程。在“三元式”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强调学生的过程参与,通过“分析客体──感受情景──体验情感──交流反馈──外化创新”的教学模式的实验,体现过程的流畅性、完整性和思维性。三是重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教学诸要素,注重欣赏的启示性和潜在创作意识的挖掘,把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放在首位。使欣赏教学真正成为美术创新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四是重情感。如果欣赏不考虑到与学生的审美情感相沟通,就不会有什么指导效果。欣赏的引导如果过分偏重于知识性,就会造成硬性灌输成人意识的危险。所以“三元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注重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及欣赏客体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学生个体与教师间的情感反馈。重视挖掘欣赏素材中的情感因子,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基本内容和美术常识,理解欣赏课题的审美内涵,并初步掌握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模式方法;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交流、外化等过程的实施,掌握基本的欣赏技能,并在美术欣赏过程中,能应用所学技能知识,赏评作品;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欣赏课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体验、赏评。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3 在模式构建过程中,正确处理的关系

一是欣赏与表现的关系。欣赏并非都是单纯的观赏而已,只有与表现联系起来的欣赏活动,才是真正体现和表达欣赏目的和精神的活动。无论欣赏自己或别人的作品都会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在观察、理解中得到表现能力上的提高。如:在欣赏外国优秀儿童作品中表现“和平”的题材时,学生除了在感受到外国小朋友对和平的理解后,可以选择合适自己的表现元素,来表达不同的对于“和平”的感受,这样就使欣赏作品与自己的情感产生共鸣,并使之升华。在绘画表现时,也应该渗透美术欣赏,让学生从美术作品和优秀儿童画的创作中唤起创作冲动。如欣赏一些中外类似的绘画体裁;表现展开时的欣赏,着重于技法的渗透;表现最终时的欣赏,从制作完成的作品中反省,激发下一次表现的欲望,使课堂得到延伸,能力得到发展。所以欣赏教育应以审美为中心,既扩展表现活动的范围又提高欣赏活动水准,只有这样才是以培养完善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二是欣赏与应用的关系。在欣赏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审美意识,以及良好的审美观,对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有其极为积极的作用,运用美的规律来创造生活,丰富了学生情感,启迪了学生的智慧。诸如民间工艺品的欣赏,从欣赏中领悟传统美术技能,并用传统技能来表现新的事物。三是欣赏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美国教育家列维认为,美术教育应以人文学科为基础,创作过程就是将形式赋予物质的过程,该过程从一个理念入手,通过一种媒介来表现这一理念。忽略了作品的形式和作者理念,人文精神就势必被忽略。所以在欣赏教学中,从技能性的传授提高到美术文化的层面中,更能反映素质教育中变专业教育为通才教育的改革思路。

4 在模式形成中,注重欣赏教学的结合

一是专题欣赏与随课欣赏相结合。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不是靠一节专题欣赏课就能解决的,所以在长期的各类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内在的审美情趣,逐步树立良好的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行为习惯,真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审美气质和审美理念。二是欣赏与创作相结合。在模式的形成中,注重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的挖掘和培养,把对欣赏作品的直觉感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审美体验,是成功开展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欣赏教学的外延作用,立体型、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审美力、鉴赏力,逐步使之转化为更有广度、深度的审美创造。真正体现欣赏教学的内涵价值。三是欣赏与美术活动相结合。丰富的美术活动,以及富有情趣的审美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这种通过外在环境,以及特有的创作活动形式,来逐步完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在美术活动中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评价,直接为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提供了最直观的审美经验。

总之,在教学中,丰富了学生的审美经验,培养了学生的欣赏技能和审美能力,增强了对美术史、美学、美术评论等知识的初步了解,树立了与社会、自然相协调的审美情操。在欣赏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以及良好的审美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审美鉴赏力和艺术表现力,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获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