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初中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成了初中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在初中教育教学中,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关联着学校的育才理念和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校长课程领导能力在初中教育教学未来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初中校长课程实施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提升初中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策略
课程是指在校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度、规划和设置。课程是对培养宗旨、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策划和设置,是教学规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和。课程是以实现各学段培养宗旨而划定的学科及它的内容、目的、范围和进程的总和,它包含学校老师所传授的各学科和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课程是人们把知识转化在教育中的一种方式,也是把知识和教育进行有机融合的一种教学方法。不论是很早之前的教育改革,还是如今全新的教育改革,课程都是教育改革中核心的改革元素。因此,初中校长想要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就需要依靠校长科学的课程领导力,不仅要帮助教师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素养,还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而有效带动学校快速全面的发展。
一、初中校长课程领导力提高的必要性
(一)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对课程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初中校长课程引领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初中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可以推动课程的改革,应用全新的育人课程引领学生养成积极自学的新风尚。包括在课堂教学中,指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进行问题寻找、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让思考、探究、归纳和反思成为学生课堂常态,成为自然的学习习惯。
其次是优良的课程教学结构的构建。课程实践顺利开展的重要根据是优良课程结构的构建,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向教育成果转化的纽带,也是课程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就是课程各部分的有机组合,也就是构建优良的课程结构,它主要把课程体系学科分门别类,以及合理调整各学科内容关系、必学知识与选学知识、单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配搭等,反映出以人为本、开放型的科学的大课程理念。优良课程结构的构建是针对整个课程体系而言的,课程的知识构成是课程构建的核心问题,课程的形态结构是课程构建的总体框架。因此,提升初中校长课程领导力可以完善初中课程的教学结构,让初中课程的教学结构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最后是课程内容方面,通过提升初中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可以对初中课程的内容进行改进,帮助初中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踊跃度,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养,同时有利于促进初中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综合体现在文化自信、个性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包含科学观念、自主学习、健康理念、担当意识、创新精神、文化底蕴等六大要素。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就是以科学观念、时代变化和民族发展为根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重心。依照这一总体框架,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了初中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更好的生活而服务,旨在回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本真。从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上涨,因此目前学校的教育应该重点放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上,而提升初中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能够让学校有更加明确的课程规划,帮助学校课程的顺利实施[1]。课程的内容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提升初中校长课程领导力,能够完善初中校长课程的领导能力,帮助初中校长制定出具体的教学课程内容,让初中教育课程能够更加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提升教学整体的质量
传统的教育中,教学的课程只需要制定出相关的课程内容就可以了,而具体的课程相关内容是根据初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设置的。这一种教学课程的制定方式,虽然可以减轻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压力,但是由于课程在设置时存在着很多的干预因素,所以会对教育课程的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通过提升初中校长课程领导能力,校长对教学课程进行统一安排,设置出符合每一位教学参与者的课程环节,这样不仅能够让课程变得更加多样化,还能够提升初中教学整体的质量。
二、提升初中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
(一)优化课程领导力的管理理念
由于目前不少初中校长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因此,初中校长应该通过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优化,从而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力。首先,初中校长应该重视自身的职责,对自己的职位进行正确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运用正确有效的教育管理理念,促进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其次,初中校长应该跟上教育事业发展的脚步,对自身的教育管理理念进行优化,站在教育发展的角度对教育理念进行布局,把学生作为课程教育的根本,引导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提升自身课程管理能力
初中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对初中的课程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校长应该走出办公室,积极参与具体的教学活动,切实进入到教育工作一线当中,同时对教育的实际活动进行详细记录,分析出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然后对教学课程进行优化和完善[2]。此外,初中校长在进行课程管理时,还需要对不太容易革新的课程内容进行研究,通过和教师的交流,积极采用教师的相关建议,转变传统的课程理念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初中校长还应该紧跟时代的需求,通过对自身明确的定位,尽可能发挥出自身对课程领导力最积极的作用,提升初中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完善学校课程的管理体制
从目前来看,由于校长课程领导力相关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导致校长在负责课程制定时,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制约了初中课程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改善初中校长对课程的制定和管理的情况,初中校长应该学会简政放权,把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放给教师,为自己创造出更多的精力去规划并落实学校的整体发展。比如初中校长可以在新学期开始之前,通过和不同学科教师的讨论,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对学校课程内容和管理体制进行完善,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
(四)建立健全课程评价机制
初中校长在提升自身课程领导力时,应该针对传统的课程评价机制中的弊端,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健全课程评价机制。首先,初中校长应该改变自身对课程评价的理念,把传统的教学评价的理念和实际的教学课程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结合,制定出健全的课程评价机制[3]。其次,初中校长在制定课程评价机制时,不仅需要对学校的学生进行评价,还需要对学校的教师进行评价,包括对教师实际课程中的表现和综合素养等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最后,初中校长在建立课程评价机制时,不仅需要保证自身有一个成熟的思想,还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强化自身的课程领导能力,建立健全课程评价机制,从而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三、提升初中校长课程领导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新课程改革中,校长要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透彻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激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教师是走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最了解学生个人情况的参与者,是整个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因此在课程策划的过程中要树立起正确的教师观。学生是新课改的第一受益者,校长在领导课程改革的同时,也要具有新的学生观,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校长也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具有思考力和主动性。在课程领导中,校长要将学校的教育蓝图与学生的发展相结合,营建一个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外部环境。
其次,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在学校管理中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的结果。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高无秘诀,无捷径,重于行,贵于反思,精于钻研。课程改革的践行,校长更要勇立潮头,站在改革的最前沿,给课改把脉,望闻问切,从课改的角度来思考课改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勇于实践,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寻求破解之道。
总之,初中校长课程领导力能够决定初中课程的教学品质,因此初中校长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领导力,通过对课程领导力管理理念的优化,提升自身的课程管理能力,完善学校的课程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课程评价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初中教学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推动初中教育事业的改革,促进初中教育事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慧,姚继军,蔡茹等.校领导如何在学校抗逆中发挥作用:教师工作满意的中介作用[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06):68-77.
[2]江长州,刘莉,贺能坤.西藏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实证研究[J].高原科学研究,2019,3(04):109-116.
[3]马静.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9,29(05):65-70+84.